果兒跟皂兒、莢兒把竹筐里的書包拿出來,按不同的材料分別穿到三根長竹竿上,再把竹竿固定到路旁樹枝上,一個簡易的攤位就弄成了。
豆兒跟小草則背著書包在旁邊當模特,不一會兒就有放學的學童過來瞧稀奇。
“皂兒姐、果兒姐,你們果然在這里!”
五林兄弟四個,加上一個小文安一出私塾就發現了姐妹幾個,五個小子高興地走過來。
因為春耕太忙騰不出人來接送,就連家里的小黃牛每日都趕到地里去耕種,所以這段時間他們五個只能自己走著來私塾。
好在他們人多,來回的路也熟悉,放了學還能幫著果兒她們一塊兒賣書包呢。
還別說,五林幾個背著書包往那兒一站,可比豆兒跟小草兩個小模特兒頂用多了,他們扯著嗓子一通喊:賣書包嘍!很快就圍上來一群同窗。
這些孩子大都跟五林幾個差不多大,也有十幾歲的半大孩子,正是喜歡新鮮事物的年紀。他們早就對四個林日常背著的書包產生了濃厚興趣,現在看有的買了,紛紛走過來瞧個仔細。
不一會兒就有人選中了自己心儀的款式,果兒讓他們背上試試,很快就有人問價。
果兒報價:“粗布的五十文一個,細棉布的二百文,綢緞的貴一些,六百文一個。”
有人當場掏錢買下自己看中的書包,也有些小學童身上沒有帶錢,便眼巴巴望著書包問道:“明天你們還來不來?我今天沒有帶那么多錢。”
果兒:“放心吧,明天當然來!”
今天不過是預告,沒指望賣出去多少,就當了解市場行情。
附近的村民也有來瞧熱鬧的,一會兒功夫也賣掉了幾個。
晚上回道家里,何氏等人聽說書包賣出去了幾個都很高興,看來這樁生意還行,她們本來想跟個大人過去照應著,可果兒覺得家里還要供應在地里干活的人一日三餐,幾個長輩還是留在家里比較好,賣書包有她們幾個就夠了,沒必要那么多人跟著去。
一連幾天,果兒幾個都在十八里鋪的私塾門前擺攤賣書包,后兩天生意明顯好轉,各種檔次的書包一天能賣出去好幾個。
有些家里條件好的學子甚至單肩、雙肩的一次買了好幾個,說是回去要送給家里的其他人。
附近鎮子上的人也有趕過來買書包的,這些人大多數買的是單肩背的包,這種單肩背包不止學子們背著合適,平時人們出門走親戚背著也方便,比挎著竹籃子好看多了。
賣了幾天書包,小姑娘們的膽子漸漸放開了,不再像剛開始那樣羞怯得張不開口,收錢的動作也越來越自然。
到了十八里鋪趕集的日子,果兒便跟大家商量,帶上一批書包到集上去擺攤賣,她們人多,分成兩個地方擺攤,一天下來果然又賣出去不少。
賣了一段日子,鎮上便出現了跟她們的書包大同小異的仿版,其中粗布書包賣的最多,而且在價格上比起她們的要便宜許多,所以果兒的生意很快受到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