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8月28日,晚8點,娘子關外。
娘子關,位于山西省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是太行山脈的重要隘口,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它扼守正太鐵路的咽喉,是鬼子控制華北、保障補給線的關鍵據點。
37年10月,日軍攻占娘子關后,為了防備大夏軍隊的反攻,他們在此構筑了嚴密的防御體系。
外圍警戒線:在關外2-5公里的制高點和交通要道修筑炮樓和碉堡,形成第一道防線,用于偵察和阻擊。
主防御帶:在關城附近的山麓和村莊布設地堡群、機槍陣地、鐵絲網和雷區,構成交叉火力網,封鎖所有進攻路線。
核心堡壘:在綿山山頂和關城內部修建大型炮樓和炮兵觀察所,居高臨下控制整個戰場,確保日軍能隨時炮火支援。
娘子關外五公里的山坳里,晉察冀第一軍分區的戰士們正在做最后的戰前準備。
為了攻占號稱天下第九關的娘子關,老聶給第一軍分區配備了18挺59式高聯機槍,24門65式無后坐力炮以及50門巴祖卡火箭筒。
軍分區楊司令站在前沿指揮所里,借著微弱的煤油燈光最后一次核對作戰地圖,目光停在標著程家垴的紅色圓圈上。
“報告司令員!”偵察兵通過步話機來電,聲音壓得很低,“前沿觀察哨確認,日軍第一道防線的12個碉堡全部亮燈,哨兵換崗完畢。”
楊司令看了看腕表,時針正好指向8點,他深吸一口氣,下令道:“開始行動!”
隨著命令下達,一場前所未有的現代化攻堅作戰拉開了序幕。
程家垴高地是鬼子第一道防線的核心支撐點,這座突兀的山頭上,日軍修筑了三座呈品字形分布的鋼筋混凝土碉堡,彼此間有交通壕相連。
“第一火力隊就位!”步話機里傳來低沉的聲音。
距離程家垴800米外的一處隱蔽山坳里,三門65式82毫米無后坐力炮已經架設完畢。
炮手們借著月光,通過光學瞄準鏡鎖定了目標——那座高出其他建筑一截的觀察所。
“放!”
隨著一聲令下,三發炮彈呼嘯而出。幾乎在同一時刻,程家垴山頂爆起三團耀眼的火光。觀察所的木質頂棚被整個掀飛。
“命中目標!”觀察員激動的聲音從步話機里傳來,“鬼子觀察所完蛋了!”
與此同時,娘子關外圍的其他日軍據點也遭到了同樣的打擊。
18挺59式高射機槍被部署在多個隱蔽陣地,145毫米的穿甲彈如同死神的鐮刀,開始橫掃日軍碉堡的射擊孔。
李大柱蹲在一挺59式高射機槍旁,作為全團最優秀的機槍手,他被分配來操作這個只見過5天的大家伙。
“班長,這玩意兒真能打穿鬼子的碉堡?”新兵小王湊過來,聲音里滿是懷疑,“我看那槍管都快趕上我胳膊粗了”
李大柱沒有回答,而是調整著瞄準鏡,心跳越來越快。
這槍的瞄準鏡比他用過的任何武器都要精密,連碉堡射孔里的陰影都看得一清二楚。
“各小組報告情況。”步話機里傳來團長低沉的聲音。
“高機一組就位。”
“高機二組就位。”
李大柱深吸一口氣:“高機六組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