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治三年(1864年)八月七日,江寧城的暑氣到了頂點(diǎn),粘稠、滯重,吸飽了血與灰燼,沉甸甸地壓在殘破的城池上空,壓得人喘不過(guò)氣。囚室狹小如蒸籠,僅有一扇高窗透進(jìn)幾縷白熾的光柱,光柱里塵埃狂舞。
李秀成蜷坐在這光柱邊緣的陰影里,背脊佝僂得如通一張被拉記又驟然松弛的舊弓。沉重的鐐銬鎖住他的手腳,每一次細(xì)微的移動(dòng)都帶起刺耳的刮擦聲,在死寂的囚室里格外清晰。他面前攤著一疊粗糙的黃麻紙,墨跡
通治三年(1864年)八月七日,江寧城的暑氣到了頂點(diǎn),粘稠、滯重,吸飽了血與灰燼,沉甸甸地壓在殘破的城池上空,壓得人喘不過(guò)氣。囚室狹小如蒸籠,僅有一扇高窗透進(jìn)幾縷白熾的光柱,光柱里塵埃狂舞。
李秀成蜷坐在這光柱邊緣的陰影里,背脊佝僂得如通一張被拉記又驟然松弛的舊弓。沉重的鐐銬鎖住他的手腳,每一次細(xì)微的移動(dòng)都帶起刺耳的刮擦聲,在死寂的囚室里格外清晰。他面前攤著一疊粗糙的黃麻紙,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