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桓所說,也正是梁帝所擔(dān)心的。
上官儀人脈極廣,手眼通天。
他想在哪個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人,簡直易如反掌。
梁帝其實也心知肚明,這根本就不是誰來負責(zé)挑選的問題!
就在梁帝愁眉不展,苦苦思索的時候。
卻見一旁的宋桓竟然嘴巴一咧,笑了起來!
“臭小子,笑什么!”
梁帝故作惱怒,狠狠剜了宋桓一眼。
但心中,卻是竊喜的。
因為宋桓一笑,梁帝便知道——
這小子,定是心里已經(jīng)想到了解決辦法!
果不其然,宋桓的確也并沒有讓梁帝失望。
“父皇,兒臣其實有一個想法。”
“您有沒有想過,最根本的問題并不是上官儀一手遮天,而是如今選舉官員的辦法,實在過于刻板!”
“刻板?”
梁帝不明就里地眨了眨眼。
“每年到了招聘官員的時候,吏部會特意進行重重選舉篩查,最終遴選出人才。”
“這是自前朝就定下的規(guī)矩,又怎么會刻板?”
宋桓耐心解釋道:“吏部是要選舉不假,但兒臣很想知道,吏部選舉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
“合格與不合格,還不是吏部的那些個考核官說了算!”
“遇到關(guān)系戶,他們就能放低要求。”
“遇見普通平民,他們便大肆收取好處費,借此機會狠狠賺上一筆!”
“長期以往下去,這樣的選舉方式不光會帶來一股不正之風(fēng),還會讓朝堂上可用的人才越來越少!”
“就算沒了上官儀,以后還會有歐陽儀、軒轅儀出現(xiàn),繼續(xù)一手遮天,控制著官員的選舉!”
“所以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摒棄現(xiàn)在的官員選取制度!”
聽了宋桓所說的話,梁帝不由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看你小子這說法,可是已經(jīng)想出了什么完美的應(yīng)對之策了?”
宋桓淡淡一笑:“完美稱不上,兒臣只不過希望,能想出一個盡量公平公正的辦法!”
“天下讀書人千千萬,有志報效祖國的青年才俊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可有些人雖有一身才干,卻苦于沒有一個好的出身、沒有那些拿去疏通關(guān)系的銀子,只能封存自己的理想,從此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
“兒臣打從心眼里,替這些人感到不服!”
“兒臣請求父皇,能夠給這些出身低微的寒士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望著宋桓那壯懷激烈的模樣,梁帝也不由自主地被他所感染了。
大梁幅員何其遼闊,人才何其眾多!
何不按照老四所提出的,給全天下所有的有識之士一個平等的機會呢?
“告訴朕,你打算怎么做?”
宋桓從嘴里吐出了兩個字:“科舉!”
“科舉?”
梁帝雖尚不明白宋桓所說的含義,但光從名字看,就能感覺到很不簡單。
宋桓點頭道:“正是!”
“科舉考試不設(shè)報名條件、不收高額報名費。”
“凡我大梁有識之士,無論在私塾上過課與否,皆可報名參加!”
“父皇可命文淵閣統(tǒng)一出題,在每年的固定時間進行統(tǒng)一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