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寂靜的朝堂上瞬間炸開了鍋!
“什么?遣返?”
“我沒聽錯吧!”
“關中可正遭受著百年不遇的旱災啊!”
“當地的莊稼可全都枯死了,當地的糧倉也早就沒有余糧了!”
“聽說連關中一帶最大的地主都跑路了!”
“現在讓這些百姓返回關中,那不是相當于把他們往絕路上逼嘛!”
“想不到一向心系天下蒼生的丞相大人,竟然能說出此等何不食肉糜的官話”
梁帝同樣有些不解:“丞相何出此言?”
“據朕所知,關中旱災最嚴重的地方,早已不剩半點糧食了。”
“就算是天降甘霖,百姓回去之后,也無法立刻豐收!”
“只有混吃等死的份!”
“為何不讓他們暫時到逃難的城邦安置,等來年風調雨順,再返回關中?”
程勛回憶著宋桓說過的話,將宋桓那日解釋的話又重新說了一遍。
“既然要遣返流民,那必定是要確保他們帶夠充足的糧食,能夠安然度過冬季毫無收成的這三個月時間。”
“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朝廷可派出一批水工,幫助關中百姓挖渠引水,引流澆灌。”
“有了一定的儲水量,當地百姓就不必再對旱災如此忌憚了。”
“與此同時,當地的州府還要鼓勵百姓多種樹,從根源上解決降水量不足的問題!”
“并且鼓勵當地百姓培育和推廣耐旱的農作物,減輕旱災對農業的影響。”
“這樣一來,關中旱災頻發的問題,一定能夠逐步得到解決!”
說著,程勛望向梁帝,頗為動容:“關中旱災頻發,百姓流離失所,雖然天災占了主要的原因,可朝廷如何引導百姓,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從關中逃難出來的流民一旦安置,便不會再想回到旱災頻發的故土上去。”
“積年累月,關中大地曾經一片繁茂的景象,也將一去不復返啊!”
“唯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才能徹底杜絕此類現象的再次發生!”
聽到這里,梁帝也忍不住點頭稱贊。
“丞相好遠見!”
“這樣的解決方法,是朕從未想到過的。”
“不,別說是朕!”
“就連前人也從未想到過!”
程勛滿臉謙虛,鞠了一躬:“啟稟陛下,臣不敢隱瞞!”
“如此良計,其實并不是臣能想得出來的。”
“真正想出此法之人,正是榮親王!”
聽到這里,所有人的目光都在這一刻齊刷刷地投向了宋桓!
“什么?這是榮親王想到的?”
“榮親王是如何能夠想到此法的?簡直是前無古人”
“是啊!榮親王年紀輕輕,如何能夠想到如此有見地的解決辦法?”
“不愧為如今陛下最器重的皇子,榮親王的真知灼見,確實不是其他皇子能夠與之抗衡的!”
“莫說現如今的二皇子、三皇子,就是曾經的廢太子,也難以望其項背”
梁帝聞言,也是既震驚、又驚喜地望向了宋桓。
“老四,這是你想出來的?”
宋桓被這目光惹得有些不好意思:“是兒臣想出來的。”
“兒臣只不過是以民為本,本著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態度,才想出這些辦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