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桓所言,并不是信口開河。
昨晚在府上無聊,宋桓便又琢磨起了火槍,發現他造出的火槍經常卡殼,安全系數有些低。
畢竟自己只能算是個理論派,真要動起手來,還是有一些不足。
煉鋼廠的工匠雖然手藝精湛,但他們向來和鐵器接觸較多,設計機械對他們來說,也算是個難題。
無奈之下,宋桓靈機一動,打算到工部去碰碰運氣。
可沒想到,工部那幾個郎中見了宋桓,就仿佛是耗子看見了貓,恨不得拔腿就跑!
宋桓提出問題,他們也各種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正面回答。
宋桓氣急,只好趁著今日早朝過后,來梁帝面前告狀。
有必要的話,就趕緊把這些沒什么真本事的郎中都換了吧!
這幫人什么活都不會干,朝廷還要白養著他們,豈不是做了冤大頭么?
當然,在梁帝面前告狀,也只是宋桓的其中一個目的。
至于另一個目的嘛
還要等梁帝發火了之后,才能知道目的是否達成。
聽了宋桓的話,梁帝有些吃驚。
沒想到,宋桓要告訴自己的,竟然是和方萬霖毫無關聯的另一件事。
然而吃驚過后,梁帝便瞬間憤怒。
“廢物!”
“工部分營建、屯田、山澤、水利四部,每部的郎中都有自己的職責所在。”
“其中,營建也負責設計與制造兵器。”
“工部的這些郎中本應是大梁的人才,可朕聽了你幾次的匯報,怎么發現工部這些人好像什么都不會做?”
見梁帝只是微微有些惱怒,還遠遠達不到大發雷霆的模樣,宋桓決定再給梁帝這把火上澆一桶油。
“父皇明鑒!”
“這些人何止是什么都不會做?”
“簡直就是蠢材中的蠢材!”
“您知道這些年來,大梁為何總是災禍不斷嗎?”
“正是這些人絲毫不知變通,只知道用些早就過時的老辦法、土辦法。”
“所以大梁這些年來,才會災難頻發,禍事不斷!”
“但凡這些人肯動動腦筋,都不會讓那么多百姓一次次的流離失所,也不會讓您白白花了那么多銀子!”
“真是造孽啊!”
一聽自己這些年來竟然枉花了這么多銀子,而根本原因正是因為這些官員的不作為,梁帝登時火冒三丈!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在朕的眼皮子底下都敢如此放肆,工部的這幾個郎中實在可恨!”
見梁帝怒不可遏,將那桌子拍得震天響,怕是守在殿外伺候的奴才都能聽見,宋桓的目的才終于算是達成了。
“父皇您別生氣,兒臣這就回去給您列個名單,把那些德不配位、為官不為的官員全給您列出來。”
“兒臣告退!”
成功惹怒了梁帝,宋桓也不多做停留,一陣風似的拜別了梁帝。
出御書房時,宋桓有意無意,多瞟了在門外候命的太監一眼。
出乎意料的是,等在外面的并不是剛剛自己來時,候著的那個小太監。
不知何時,在外等待之人,竟然變成了太監總管,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