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廚藝在大院里一鳴驚人后,姜知夏的生活清靜了不少。
那些曾經若有若無的打量和議論,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路上遇見時,軍嫂們主動揚起的笑臉。
“知夏妹子,忙著呢?”
陳敏端著個搪瓷盆,里面是剛洗好的菜,熱情地湊了過來。
“陳嫂子。”
姜知夏停下腳步,回以微笑。
“你上次教我的法子真管用,我家那口子說我炒的青菜都變好吃了。”
陳敏快人快語,臉上是真心實意的佩服。
“你那手藝,什么時候再露一手,給我們大伙兒開開眼啊?”
“就是些家常做法,嫂子你過獎了。”
姜知夏謙虛地應著。
陳敏卻不這么認為,她湊近了些,壓低了聲音。
“對了,我丈夫說,省農業局最近確實在研究新型蔬菜的培育,想提高產量和口感。你要是有什么門路,可千萬跟我說一聲。”
姜知夏心中微動。
這正是她想要的。
“一定,到時候少不了要麻煩嫂子和大哥。”
兩人又聊了幾句家常,陳敏忽然想起了什么。
“哎,你家小念夏是不是快到上幼兒園的年紀了?”
一提起兒子,姜知夏的表情柔和下來。
“是啊,正準備這幾天帶他去看看。”
“那可得好好挑挑,省軍區這幾所幼兒園條件都不錯。”
陳敏提醒道。
告別了陳敏,姜知夏回家的腳步都輕快了幾分。
小念夏快四歲了,確實該去接觸集體生活了。
推開家門,小念夏正趴在小桌子上,用一根小木棍在沙盤上劃拉著什么。
姜知夏走過去,看到沙盤上是歪歪扭扭的幾個數字。
她給兒子準備了新的帆布書包,上面用彩線繡著一架小小的飛機。
還有一個木頭做的小鉛筆盒,打開來有一股淡淡的木香。
“念念,喜歡嗎?”
小念夏抱住嶄新的書包,小臉在上面蹭了蹭,用力點頭。
“喜歡!媽媽,我什么時候可以去上學?”
孩子清澈的眼睛里,滿是對新世界的好奇與期待。
姜知夏摸了摸他的頭。
“明天媽媽就帶你去看。”
第二天,姜知夏帶著小念夏,考察了軍區評價最好的兩所幼兒園。
硬件條件確實比農場時好了太多,教室寬敞明亮,還有滑梯和秋千。
在第二所幼兒園,姜知夏見到了預備分給小念夏的班主任,一位姓王的老師。
王老師四十歲上下,戴著眼鏡,看起來很嚴肅。
“我們幼兒園的管理是很嚴格的,一切行動聽指揮,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
王老師推了推眼鏡,用一種公式化的口吻介紹著。
“最重要的,就是要聽話,服從老師的管理。”
姜知夏聽著,心里泛起一絲說不清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