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是大好事啊!”
禮部尚書高宣上奏道,
“鎮北王方易想要打造一支比玄甲軍還厲害的部隊,完全是大好事。”
“說明陛下讓他擔任鎮北王,完全是最正確的選擇。”
“這才上任幾天,鎮北王就要大施拳腳,說明他胸有鴻鵠志,不是一個放縱之人,通過打造一支無敵軍團供陛下驅使,以報陛下仁德。”
“陛下,這筆款,老臣以為應該撥。”
寒瑤目光思索,隨后問向戶部尚書嚴義。
“嚴愛卿以為如何?”
眾人的目光轉到嚴義身上,他的意見很可能會變成女帝的決定。
女帝對這兩位尚書格外器重,據說正是因為他們,女帝才決定罷免寧長青。
這兩位在女帝的心里,地位著實不輕。
女帝等待嚴義的回復,嚴義沒有立刻回復而是想了幾刻鐘,隨后站出來躬身說道,
“微臣以為禮部尚書高宣說的并不道理,方易年少有為,想要施展才華,朝廷應該鼓勵才是。”
“況且,我大乾只有這一支精銳部隊,日后若和其他王朝有摩擦確實有些單薄。”
“如果能秘密培養出一支不輸于玄武軍的精銳部隊,那將是我大乾對外的又一大底牌。”
“未來我大乾開疆擴土,能提供諸多助力。”
百官聽后,默默思索嚴義的提議。
寒瑤聽完心狠狠動了。
她畢生的夢想是成為千古留名的雄主,而內理朝綱外擴疆土必須要做且要做好。
她反對打匈奴不是她有婦人之仁,而是寒瑤認為匈奴沒有攻打的必要。
大胡一片荒嶺,沒有肥沃的地土,且常年冬季積雪覆蓋。
就算攻打下來也是無利可圖,白白損耗兵力。
把這些兵力保存下來對外擴張不好么?
這么完美無缺的計劃卻遭到寧長青的屢次反對,說他們大乾底蘊不足,要緩緩圖之。
開什么玩笑?
大乾國力蒸蒸日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寒瑤看寧長青就是怕她成為一代雄主,蓋過了他這個大乾戰神的風頭。
對,一定是這樣的,是寧長青嫉妒她。
寒瑤有預感,寧長青背地里生出了對她取而代之的心思。
只不過還是她棋勝一招,提前看穿了寧長青的打算。
將一場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
雖然國庫錢財不多,但五十萬兩還是能負擔的起的。
只要后面不發生什么意外,就沒多大問題。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寒瑤自認為不是目光短淺之人,有的魄力和手腕。
當即便拍板道,
“兩位愛卿的提議尚得朕的心意,就按照兩位愛卿的意思辦,國庫撥款五十萬兩調到前線,這筆錢任鎮北王驅使。”
“從明日起,朕要微服私訪,一路出發走到邊關山海城。”
“朕不在的這些時日,有大事靈鴿傳書。”
“今日無事,那便退朝吧。”
另一邊,寧長青回到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