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321章 (第1頁)

一場嗆行的風波,經(jīng)過這次二打五的械斗之后,幾方人馬算是都暫時消停下來。接下來的幾天,文東跟大春兒哥倆,每天形影不離。早起去鎮(zhèn)上收野味兒,上午沒事兒去山上放鷹逮小雞兒,下午則在家里補覺,晚上熬大鷹,日子過得相當穩(wěn)定。一連三天很快就過去了,文東手里的大青鷹,也成功開了明食兒。這架鷹的體格子大,前期擺弄起來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鷹的脾氣也大。一連不間斷的熬了四個大夜,兩班倒的情況下,幾乎換人不換鷹,從回家開熬就沒下過手兒。就這情況下,鷹在第五天才開明食。等鷹開了明食之后,文東就開始給鷹開大食兒,為后續(xù)下軸訓練做準備了。他從供銷社,買了扎葦把用的細麻繩,用開水幾次蒸煮麻繩去掉里面的刺激性物質(zhì),然后重新晾干,當做給大鷹下軸用的材料。前面也曾經(jīng)提到過,鷹在野外,也是會每天都吐出食團的,消化不了的骨頭,羽毛,雜物等,都會混在食團里吐出來。馴鷹的時候,人為下軸、出軸的操作,其實就是模仿鷹在野外自然情況下的消化生理反應。擺弄小鷹,文東一般傾向于給鷹下毛軸。毛軸也就是用小鳥的軟毛,沾水打濕之后混到肉食里喂食,然后第二天鷹自然出軸。相比之下,擺弄大鷹,下毛軸更溫和,但是有利有弊,馴大鷹,毛軸生效的效率也有點低。這時候,麻軸就是比較好的選擇。不過,這里面有個相對有技術含量的點需要特別提一嘴。毛軸,多半是直接打濕喂食給鷹,而麻軸不一樣。這玩意兒可不能散著給鷹喂下去,而是需要通過一定的手法,將麻軸盤起來。行話這叫盤軸,也叫做軸,做法說起來也不復雜,取一段加工過的麻繩,前端三到五公分對折幾次,然后用線頭橫向繞制。通過調(diào)整不同位置繞制次數(shù)的多少,來做到最終盤出來的軸呈現(xiàn)一個中間粗,兩頭尖的梭子形狀。最后,收尾的時候?qū)⒕€頭在另一側(cè)壓緊收實,一枚給鷹用的麻軸就算做好了。諸如現(xiàn)在馴的這架大青鷹,做好的麻軸長度五公分左右,粗度在食指指肚到大拇指指肚那么粗。前面不是提到過,開了明食兒后開大食兒,需要抓著鷹的腳絆兒,不允許它抬腿撕扯食物,而是鷹把式做食兒,讓它整片吞食嘛。開了大食兒,后面就是為了下軸做鋪墊。等鷹習慣了囫圇吞肉,就可以用薄薄的肉片,裹著提前處理制作好的麻軸一起喂給鷹。吞下去的麻軸不消化,第二天一早天不亮那會兒,鷹就會把軸囫圇個吐出來,同時,帶出消化道里的大量消化液,腸內(nèi)油脂等成分。一只身體健康的獵鷹,從開大食下軸開始,基本前期的舉架工作就完成了接近40%的進度,后面還有其他的科目需要一一進行操作。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