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林晚再打開店門時,門口的氣氛更壓抑了。
排隊的人稀稀拉拉,大多戴著郎中用布條做的“簡易口罩”。
就是把布條疊了幾層,系在臉上,雖然簡陋,但多少也能作用。
第一個來換水的是張婆婆的孫子,手里攥著五枚銅錢,還有個用布包著的小藥包。
“俺奶奶讓俺來換兩罐水,再拿點咸餅干。”他聲音壓得低低的,“村里好多人不敢出門了,說怕沾上時疫,俺奶奶說,林姑娘這兒的水干凈,喝著放心。”
林晚給他裝水時,聽見后面有人小聲嘀咕。
“你說這病是不是跟這店有關?”
一個穿灰布短褂的漢子往店里瞟,眼神里帶著懷疑。
“這店突然冒出來的,賣的東西也怪,連燈都比別家亮,說不定是引來了啥不干凈的東西。”
旁邊的婦人趕緊拉了拉他的袖子。
“別亂說,林姑娘救了多少人?沒有她,咱們早渴死了。”
“救咱們?”漢子哼了一聲,“那為啥她這兒沒事?村里都倒了好幾個了,她天天跟那么多人打交道,咋就不生病?”
這話一出,周圍的人都沉默了,眼神里的猶豫更重了。
有人悄悄往后退了退,原本要上前換水的腳步也停住了。
林晚手里的動作沒停,把餅干遞給張婆婆的孫子,聲音平靜。
“水是燒開的,餅干也是干凈的,放心拿回去。”
孩子接過東西,沖她鞠了一躬,快步走了。
那漢子還想說什么,被旁邊的大嬸瞪了一眼,沒再吭聲,卻也沒上前換水,轉身走了。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來換水的人更少了,大多是實在沒水了才來,換完就匆匆走,連話都不敢多聊。
林晚看著吧臺上冷冷清清的銅錢,心里有點不是滋味。
她知道,恐慌一旦開始,再解釋也難讓人完全相信。
回到現代時,天剛蒙蒙亮。
林晚沒心思睡覺,打開電腦就開始查資料。
先翻了李承明推薦的《農政全書》,里面提到“時疫多起于污源,飲沸湯、焚艾蒿可解”,跟她之前想的一樣。
又查了現代的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發現核心也是“清潔飲水、消毒環境、隔離病患”,可這些在古代根本沒法完全做到。
沒有消毒水,沒有防護服,連干凈的布條都稀缺。
她越查越著急,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著,屏幕上的資料堆了滿滿一屏,卻沒幾個能實際落地的辦法。
最后,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給陳雅麗和李承明分別發了微信。
“有急事,想跟你們聊聊,關于安唐的時疫。”
陳雅麗很快回復。
“來我店里吧,我正好在整理古籍。”
李承明也回了消息。
“我馬上到。”
林晚抓起帆布包就往陳雅麗的店趕。
她意識到,這次不說實話,恐怕真的解決不了問題。
來到寫字樓,陳雅麗正坐在窗邊翻一本泛黃的古籍,李承明坐在旁邊,手里拿著個筆記本,上面記滿了密密麻麻的字。
看到林晚進來,兩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