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hù)眼關(guān)燈

第129章 (第1頁)

玉佩是岫玉的,上面的花紋磨得快看不清了,她卻寶貝得很,遞過來時手都在抖。

“這是俺當(dāng)閨女時娘給的,要不是孫子快渴死了,俺說啥也不換。”

林晚沒要玉佩,給了她五罐水,還多包了兩塊餅,老婆婆哭得直抹眼淚。

有個年輕后生扛著半袋谷子來換,谷子里摻著不少沙土,他不好意思地說。

“今年就收了這么點,篩了半天還是有沙,姑娘你別嫌棄。”

林晚笑著給他換了兩桶水。

“有谷子就不錯了,總比啃樹皮強(qiáng)。”

石頭和柱子來得晚,手里攥著六個銅錢,說是幫新里正跑腿看水井,里正給的賞錢。

“新里正還問你這兒的甜漿咋做的,說想嘗嘗,俺說這是林晚姐姐的秘方,不外傳!”

柱子得意地昂著頭,像只斗勝了的小公雞。

林晚給他們沖了兩杯珍珠奶茶,多加了兩勺珍珠。

“你們做得對,秘方可不能隨便說。”

忙到凌晨,人漸漸少了,林晚才有空歇口氣。

心里琢磨著明天得讓李承明查查,安唐文人鏡常用的木盒是啥木料,萬一二牛真找到碎片,也好有個判斷。

她拿起吧臺上的谷子,抓了一把放在手心,粗糙的谷粒硌著手心,混著細(xì)小的沙礫。

這就是大旱之年,村民們賴以生存的糧食。

林晚打了個哈欠,支起折疊床。

第二天回到現(xiàn)代。

李承明一早就背著雙肩包來了,手里還拿著打印好的資料。

“你看這個!”

他把資料往吧臺上一放,指著上面的圖片。

“安唐初期民間仿造的文人鏡,鏡鈕周圍大多刻纏枝梅花紋,邊緣會加一圈回紋,跟你說的銅片花紋能對上!而且這種鏡子常用櫸木做盒,防潮還輕便。”

林晚湊過去看,圖片上的銅鏡雖然模糊,但梅花紋的走向確實和銅片上的一致。

張琪端著杯檸檬水走過來,撇撇嘴。

“研究啥呀,我看就是塊破銅片子,還不如老石匠的陶碗好賣。”

林晚笑著拍了她一下。

“各有各的價值嘛。對了,二牛說枯河溝有半截木匣子,要是能找到櫸木碎片,你能鑒定出來不?”

“應(yīng)該可以。”李承明點頭,“櫸木紋理有特點,我找本木材鑒定圖譜給你,你對著看就行。”

正說著,林晚的手機(jī)響了,是陳雅麗發(fā)來的微信,附帶一張圖片。

“永熙陶罐博物館要收,給了五千塊補(bǔ)貼,還有那個飲茶小杯,民俗館說想借展,給兩千塊使用費,你看行不?”

林晚看著屏幕上的數(shù)字,眼睛亮了。

她趕緊回復(fù):“行!都聽您的!”

掛了微信,她轉(zhuǎn)身從貨架上拿下一包黃油。

“晚上做兩盤新的芝麻酥香餅,給二牛留著,要是他真能找到大碎片,就當(dāng)獎勵了。”

張琪翻了個白眼。

“你現(xiàn)在對那破銅片子比奶茶還上心。”

“可不是嘛。”林晚笑著說,“萬一真能拼出一面完整的鏡子,說不定能讓陳姐他們研究出點新東西呢。”

陽光透過玻璃窗照進(jìn)來,落在吧臺上的資料和黃油上,空氣里飄著淡淡的奶香。

不管是銅鏡碎片還是陶碗,不管是補(bǔ)貼還是奶茶。

只要能讓兩邊的日子都好一點,就值得她慢慢忙活。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