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慧在文化部門工作,每月都要向人民日報供稿。
云菀欣然應允。
與雪雁媽媽交談讓她感到輕松愉快。
楊曉慧是這個時代少有的思想開明的管理者,樂于接受新事物,對不同文化持包容態度。
說是訪談,氛圍卻很輕松。
楊曉慧拿著工作筆記本,想深入了解私營經濟的發展現狀、遇到的困難及需要的支持。
隨著交談深入,她眼中的驚嘆越來越多。
當得知梧桐服裝廠從家庭作坊發展到百人規模時,楊曉慧認真記錄下這些信息。
國家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故事,如果大家都等著國家救濟,而不是自力更生,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如果你同意,我想把今天的談話整理成稿。雖然不能保證發表,但我希望能為私營企業發聲。你們是需要政策支持的重要經濟力量。”楊曉慧真誠的說。
云菀婉拒了留飯的邀請。
上次在全聚德偶遇梁家大兒子的事她還記得。
她不需要攀附權貴,今天與雪雁媽媽的交談只是朋友間的對話。
事實上,來之前她連楊曉慧的工作都不清楚。
云菀剛走到校門口,就被值班的門衛叫住了。
“云菀同志,剛才有位叫周海笙的同志來電話找你,留了個號碼讓你回電。”門衛遞來一張紙條。
云菀常來軍校,加上出眾的容貌,門衛對她印象很深。
看了看時間,云菀立即撥通了那個越洋電話。
鈴聲響了五下,電話那頭傳來周海笙熟悉的聲音:“云老師?我是周海笙。”
“是我。遇到什么困難了嗎?”云菀關切的問道。
“是這樣的,”
周海笙的聲音透著興奮,“我在指導海倫娜公主的裁縫團隊時,發現他們能制作細綿布、蕾絲、輕紗和尼龍纖維等多種面料。我多問了幾句設備的事,公主知道后主動提出幫我們聯系設備廠家。”
云菀眼前一亮。
如果能引進這些先進設備,對國內服裝產業將是一次重大突破。
“海笙,你做得太棒了!”
她毫不猶豫的說,“把你認為需要的設備都買下來,能買多少買多少。資金問題我來解決,馬上給你匯款過去。”
掛斷電話,云菀步履輕快的離開門衛室。
看來周海笙的歸期要推遲了,她得盡快規劃:新設備放在哪里生產?
現有廠房已經不夠用,是擴建還是另租場地?
接下來的日子,林清遠忙著期末考試,云菀則埋頭制定梧桐服裝廠的新年發展計劃。
等到學校放假時,春運高峰已經買不到火車票了。
云菀二話不說訂了兩張機票,歸心似箭的她迫不及待想回家。
林清遠上次回家還是服裝廠被查封時,要不是云菀帶路,他都不認得新家的位置。
站在門前,聽著屋里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他回頭望向云菀,眼中滿是感激。
沒有她,父母和孩子哪來這樣安穩的生活?
“爸、媽,我們回來了!”
林慕云和林慕晚尖叫著丟下課本撲向云菀。
林清遠舉到一半的手臂尷尬的停在半空,苦笑著搖搖頭,轉身擁抱從廚房出來的父母。
“媽媽怎么才回來!”
“媽媽餓不餓?”
“媽媽應該打電話讓我們去接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