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guān)燈

學習接受 (第1頁)

學習接受

人生自呱呱墜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他學習禮貌、學習對人的稱呼。及長,教他學習技藝、學習知識。其實,更重要的,應該教他學習“接受”。“學習接受”是成功立業(yè)的基礎(chǔ)。

如果你有機會到一個學校參觀,你從課堂上,看到學生在上課時剪指甲、削鉛筆、開抽屜、翻書本、傳紙條、東張西望等,你就知道,他必定沒有用心在聽老師講話、指導。如此沒有“接受”習慣的青年學子,你要他將來會讀書、會考試,能有好的成績,實在難矣也!

所謂“如器受于水”,一個有漏的器具、一個骯臟的器皿,甚至一只覆蓋的杯碗,即使再好的東西,又怎么能裝得進來呢?所謂“如地植于種”,你播種在土壤外,被鳥雀給吃了;你把種子撒在堅硬的地板上,甚至種在長滿雜草的荊棘叢中,又怎么能夠萌芽、成長呢?所以,一顆種子沒有土壤的“接受”,一杯水沒有器皿的“接受”,都是徒勞無功的。就像天降甘露給你,你沒有“接受”;再溫暖的陽光,但是普照不到你,又能奈何?

因此,一個學生會不會讀書,就看他會不會“接受”。幼兒牙牙學語,不斷地模仿、學習,必須養(yǎng)成他“接受”的習慣。不但學習接受,而且只要是好的,即使是專制的、委屈的、無理的,都應該接受。因為你在無理、委屈、專制的情況下都能接受,則日后在自由、民主、真理之前怎么會不接受呢?

遺憾的是,現(xiàn)代的青少年不懂得“接受”,對于父母的話,“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對于老師的種種教導,即使春風化雨,也不能注入他的心田;因為他不肯“接受”。就如《佛遺教經(jīng)》里佛陀說:“我如良醫(yī),應病與藥,汝若不服,咎不在醫(yī);我如善導,導人善路,汝若不行,過不在導。”

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所以聰明智慧,因為“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敏而好學的顏回先生,所以成為孔門的傳人,因為他“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個人能夠接受父母、老師、圣賢的謹言教誨,能以圣賢為模范,心中能夠包藏萬有,還怕不能成功嗎?

所以,對于“接受”,凡是正當?shù)摹⑶鍍舻摹⑸屏嫉摹⒄鎸嵉闹R、道理、技術(shù),都應該好好地接受。你能接受美好的事理,成為你的傳燈,將來才能把好的還給社會。“學習接受”是多么的重要啊!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