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聞思修 (第1頁)

聞思修

別人說你好,你會很歡喜嗎?你可有想一想,他贊美得對不對?別人毀謗你,你就生氣嗎?你有沒有想一想,他的批評毀謗,合理不合理啊!

聽到別人講,或是自己想到了什么事,你有沒有好好地思考一下再去實行?雖然人的思想反應要敏銳、迅速,但是過分地不經思考,也會有不當的時候。

有的人,一味地固執自己的想法,不肯聽別人的善言。即使聽別人說話,也不經思考,所以結果就很難完美了。佛教對于人性的這個陋習,提出建言,所謂要以“聞思修”,才能進入“三摩地”。聞是聞所成慧,思是思所成慧,修是修所成慧。凡是經過聞思修的階段,才能到達目標。

儒家有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也是說明聞思修的重要。

“聞”是聽聞,別人講話,你有諦聽嗎?你有全聽嗎?假如聽了偏頗的言辭,你會從另外的渠道再兼聽嗎?

菩薩修二十五圓通,耳根圓通是一個重要的修行。佛法重在多聞熏習,聽聞比眼看還重要。太遠的東西看不到,很遠的聲音可以聽得到。過去的事情可以聽別人講,但是已經看不到原來的樣子。隔壁的人講話看不到,但是可以聽得到。

其實,學習聽聞要善聽,要會聽,所謂“只掌之聲”。你能聽到“無聲之聲”,那就是聞所成慧了。

所謂“思所成慧”,就是要正思、善思、凈思、細思。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世界上有財富的人,很可貴;但是有思想的人,不但可貴,而且更值得尊敬。

世間的哲學家,解釋了多少宇宙的問題,都是靠他的思想;多少科學家發明了多少的科技文明,也都是經過思想、實驗所成;多少的文學家,文辭優美,思慮周全,也是思想的結果。我們如果能夠經常思維、反省、內觀,就會思所成慧了。

所謂“修所成慧”,修,就是行持,就是實踐。修,有苦修、樂修、真修、內修、共修、自修。衣服破了,要修補才能再穿;房子壞了,要修理才能居住;身心壞了,當然也要修補,才好使用。

萬里的路程,只要你起步,何患不能到達?千里的事業,

只要你去實踐,何患不能成功?修行,能做好人;修心,能夠成佛。只要有修,必然有證,這就是修所成慧了。

所以,佛教鼓勵人要聽聞、要思維、要修行,以聞思修,才能入三摩地!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