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取教訓
人生要不斷地記取失敗的教訓,才會不斷地進步。
嬰兒學習爬行,進而學習走路。勇敢的小孩學步不慎跌倒了,他會自己爬起來,經過一次又一次地記取跌倒的教訓,慢慢的他就能學會走路。老年人走路不便,手持拐杖,按部就班,記取各種教訓,他不容易跌倒。
有人說,上當就是學乖。但是有的人上了當,卻沒有學到乖,就是由于他沒有記取失敗的教訓。本來失敗為成功之母,
但是經過了失敗也沒有獲得成功,就是因為他沒有記取失敗的教訓。孫中山先生向滿清革命,一次一次地記取失敗的教訓,
終于成功地締造了民國。
歷代的亡國之君,因為沒有失敗的教訓可資記憶,所以亡國了仍不知所以然也。后主劉禪,亡國之后問他有思念故國否?他說此地安樂,不思故國也!這種人無視于亡國之恨,怎么能有所作為呢?勾踐為了復國,臥薪嘗膽,記取失敗的教訓,終能一報亡國之羞,一雪為奴之仇。
世界上,多少商場名人,哪一個不是經過一次、二次、三次的失敗教訓,才能成功。一帆風順的人生固然有之;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達成功者,為數更多。“毋忘在莒”是齊國不忘失地之恥,終能有“田單復國”之舉,這就是記取失敗的教訓而能成功的明證。反之,即使如秦始皇那樣的雄才大略,并吞六國,
但是他沒有記取教訓,導致分崩離析,造成楚漢之爭,最后終致亡國飲恨。正如杜牧所說:滅六國的不是秦始皇,是六國自己;亡秦朝的,也不是楚、漢,而是秦國自己。因為他們都沒有記取教訓,所以都有滅國之恨。
歷史是我們的一面鏡子,我們有歷史的興亡為鑒,但是我們都能以歷史為借鏡嗎?一個國家能以歷史為教訓,則建國必成;民眾能以歷史為教訓,則做人必成。
所以,一個強大的國家,一定要發揚他的歷史;一個人生的成功,也要重視自己的歷史。歷史不允許有斑點,人生不允許有失敗??v有失敗,也要記取失敗的教訓,如此才有可為,否則不可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