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敗為勝
人生的光榮,不在于永不失敗,而在于能夠屢仆屢起。有智慧的人往往能從失敗的經驗中獲致成功,所以失敗常常是人生的一種寶貴經驗。
在世間上,反敗為勝的例子多不勝舉!最古的黃帝集合群眾,打敗兇猛不可一世的蚩尤。春秋戰國時代勾踐忍受屈辱,
終于打敗強大的吳國,報仇雪恨。謝安、謝玄叔侄眼看晉朝大勢已去,但是淝水一戰,反敗為勝,又能穩住南朝的江山。對日本抗戰,中國的武器、軍火、danyao都遠遠落后日本許多,但最后還是反敗為勝。
翻開歷史,其實也不單單只有國家之間有反敗為勝的記載,就是一些政治家起起落落,也有很多反敗為勝的事例。
周文王只是偏居于西岐的西伯侯,子武王最后逐鹿中原,
從死亡的邊緣成為一代的賢君。晉文公經過十九年流浪顛簸的逃亡,得到狐偃、介之推等人的輔佐,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回國繼承王位。劉邦在群雄中是一股很小的力量,但是因為接納群雄,終于反敗為勝,讓項羽烏江自刎。韓信是一個曾受胯下之辱的鄰里小民,最后筑壇拜將,封為淮陰侯。
社會上,一些富商巨賈,由于不向失敗低頭,殫精竭慮,終于時來運轉,反敗為勝。例如,王永慶先生本為小販米商,曾向銀行貸款,因無人作保而遭拒,但是時至今日,即使銀行也沒有他的財富多;色拉油的命名者—總源色拉油董事長陳友好,由于自己刻苦自勵,好學不倦,而由一個小學畢業的田間苦役,一躍成為一個博學的成功企業家。其他再如吳修齊、張榮發、林百里、施振榮等,也都是經過一些挫折、艱難,最后反敗為勝,成為商界的企業巨子。
學術界里,趙茶房(趙寧)成為師大的博士教授,也是經過無數的奮斗過程;高希均負笈美國留學,“一張飛機票”的窘境,辛苦的歷程,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一時的失意挫折,只要自己的信心不被打倒,任何人都可以反敗為勝,所以青年守則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信可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