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船 (第1頁)

船是人類征服地球百分之七十八面積的工具。

人類,為了征服奔騰的河流與大海,制造了船,從此船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人類靠船發現新大陸、利用船下海找寶藏、搭乘船遨游世界,西方征服亞洲也是靠船為工具,甚至三國時,諸葛亮以“草船借箭”,而讓周瑜自嘆不如。

在一個團體中,以“同舟共濟”勉勵同心協力;交到不好的朋友或投資錯誤,以“誤上賊船”來形容;事情變得令人出乎意料之外,就說是“陰溝里翻船”;形容夫妻緣分的難得,我們說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而以“汪洋中的一條船”,比喻人生的漂泊艱辛。

我們也常以“學如逆水行舟”來鼓勵學子;以“一帆風順”祝人事事順利、旅途平安;在愛情上,有人“腳踏兩條船”;在處事上形容人的決心,如“破釜沉舟”;度量寬大的人,稱他為“宰相肚里能撐船”;對于愛莫能助的事,就解嘲地說“船到橋頭自然直”;而菩薩的慈悲,則稱為“倒駕慈航”。

船是古今南北往來的重要交通工具,因此,“船”成了詩人抒發送別與鄉愁之情的體裁,如清人施閏章的“歲暮歸舟一葉輕,歌殘酒罷淚雙傾”;蘇軾的“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洲”;張若虛的“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溫庭筠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除此之外,荀子亦將領導者與民眾的關系,比喻為船與水,說明民眾能將執政者推舉擁戴而出,也能將其推翻淹沒。在佛教中,船有得度、有到達彼岸的意思,佛法如“船”,可以往來生死的河流。在修行的法門中也有所謂的“般舟三昧”;《忍辱經》里亦提到“忍為大舟,可以渡難”;六祖大師就是靠師父以船渡他離開,才有“迷時師度,悟時自度”這一句話。

船,亦是人們的家,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船屋;又如曼谷,船不但是居家,其水上“流動貨攤”,更形成了“水上市場”,讓居住在陸地的我們稱奇;現代也有人退休后,過著“浮家泛宅”的船生活;而一些難民、漁民們,也都是以船為家;此外,船還可以供給人們競賽娛樂之用。

我們也要如船,能護人渡過湍急的彼岸;如船能承載萬物、給人依靠;如船讓苦海中的人,有得救的希望。

你愿意做船嗎?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