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guān)燈

念舊 (第1頁)

念舊

時代有新時代,舊時代;人類有新人類,舊人類;物品有新物品、舊物品。人都喜新厭舊,難道“舊”就不值得留念嗎?

三國時代的趙子龍,在長坂坡沖入曹操數(shù)十萬大軍中,救出劉備的妻子與兒子阿斗,當劉備見到他時,將阿斗棄之于地說:“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補;手足斷,安可續(xù)?”衣服是新的好,但是人情道義,是舊的好。道德人倫也是如此,如果人們一味摒棄舊道德,而新道德尚未建立的話,社會就會亂而無章。

人們常說要“復興中華文化”,過去的忠臣孝子、四書五經(jīng)都是好的文化;但是綁小腳、太監(jiān)制度、三妻四妾,則未必是好的,所以我們應(yīng)該要復興對人類有益的文化。

現(xiàn)在的中國人,以古代的萬里長城、兵馬俑、紫禁城為豪;而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也都是國家所保護之古跡;大學里也有考古系,讓人類了解文明的起源;社會上也有追求時髦人士的復古風,可見“舊”,對人類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念舊的人有感恩的心,念舊的人比較講道義,念舊的人較能惜福,念舊的人懂得惜情。如韓信的一飯之恩,功成重金以報;清素禪師的一果之賜,而以心法相授,這些都是“滴水之恩,涌泉以報”,有報恩之心的人,都是念舊之人。

工作能常常更新,新買的物品也可以送人,但是舊的東西失去了,說什么都不易再回來。舊的衣物有記念的價值,所以要保留;舊的東西有感情、有歷史,所以要愛惜、要保護。如老朋友,能彼此親如手足;如老夫老妻,能相互扶持;如價值連城的古董、流傳千古的文物,不都是在說明“舊”的榮耀嗎?

真理是萬古常新的,所以“舊”不能用好壞來論,因為舊的有舊的好,新的有新的好,新舊的好壞,要隨時代的需要,與對人類的價值,以及其紀念意義而定。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現(xiàn)代一切新的發(fā)明,都不是憑空想象,也不是突然而有的,都是依著古人的智慧,一代一代研新改進而有的,所以人不能忘本。秦始皇時,丞相李斯痛斥復古之論,認為儒生以古非今,而建議“焚書”,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建議,使得秦朝雖有統(tǒng)一六國之政,卻是歷史上有名的夭折王朝。

經(jīng)驗是寶物,歷史是資產(chǎn),人們因為有經(jīng)驗、有歷史,才能以古為鑒,以減少錯誤的發(fā)生。東漢王充說:“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所以人不能不念舊,不能一味地求新求變,而遺棄“舊”所給我們的啟示與經(jīng)驗。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