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
媽祖是中國大陸華南沿海和臺灣民間信奉的神祇,就如海南島的洗夫人、中國古代的嫘祖、八仙中的何仙姑等,都是民間信仰所奉祀的對象。
媽祖原生于福建,閨名林默娘,據傳二十八歲時升天得道,因其貞節仁孝,并且經常在海邊守護漁民,因此人們就將她當成海神來崇拜。
媽祖也是觀世音菩薩的信徒,中國人民一向也信仰觀世音。在早期的所有媽祖廟里,前殿供奉媽祖,后殿供奉觀世音,這已經成為慣例,人民也就以信奉觀世音的信仰來信奉媽祖。因此,若問媽祖究竟是屬于中國民間的道教,還是屬于佛教的神祇?由于媽祖廟中后殿奉祀觀世音菩薩的緣故,使得媽祖的信仰一直走不出佛教的范圍之外。
近年來臺灣的民間宗教抬頭,尤其道教也在借助媽祖的信仰,擴大民間宗教的力量,因此每到媽祖生辰時日,民間總會結社youxing,擴大活動。其實,避開宗教的信仰不談,站在社會活動的立場來看,媽祖出巡,帶動區域往來,聯絡民間情誼,促進團結感情,提供農暇娛樂,這也未嘗不好。
只是近年來臺灣的宗教信仰一直在提升,由于人間佛教已經為人民指出一個信仰光明正派的目標,所以媽祖的信者應該要對信仰做一個規范,不妨把對媽祖的信仰,結合人間佛教的“行佛”運動。否則像前不久媽祖生辰的youxing,各派陣頭不講究宗教信仰的情操,不具備凈化心靈的本質,彼此爭強好勝,最后以狼牙棒等武器,喋血街頭,實在讓人對宗教的信仰深感不值。
針對此一事件的發生,我們希望宗教的信仰者,要落實心靈的凈化,要提升靈性的潛修,而不是只流于民間的熱鬧活動。我們要把媽祖的信仰提升,諸如加強對媽祖歷史的認識、歌頌媽祖救人的事跡、效法媽祖信仰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情懷等,而不是只向媽祖祈求消災平安。所謂“求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我們能夠發心做媽祖,為整個社會消災免難,為全民祈求平安福祉;透過結合人間佛教的理念,來提升媽祖的信仰層次,相信這才是媽祖的本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