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一整天,林初夏都處于一種輕微的焦慮和期待交織的狀態。
她幾乎是卡著下午兩點的死線,將精心整理好的故事板文件、視覺風格設定稿以及一份簡要的設計說明,打包發送到了顧夜白的郵箱。
點擊“發送”的那一刻,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但隨即心又立刻懸了起來——像是交完卷后等待老師批改的學生,忐忑不安。
這份成果,凝聚了她這幾天全部的心血。尤其是最后關頭,受到顧夜白那句關于“糖畫攤子”的意外點撥,她熬夜完善了其中一個場景,將那個小小的、充記生活氣息的細節讓成了ar互動的核心彩蛋。她甚至大膽嘗試了更具手繪感和溫度的色彩風格,試圖區別于市面上常見的、科技感十足但冷冰冰的ar效果。
她不知道他會不會喜歡。或者說,更實際一點,他會不會認可這種風格在技術框架下的可行性。
整個下午和晚上,她都有些心神不寧,時不時下意識地查看手機郵箱和課程通訊軟件,期待收到回復,又害怕收到回復。
蘇曉看她坐立難安的樣子,忍不住吐槽:“你這是等男朋友回復呢,還是等甲方爸爸反饋呢?”
林初夏臉一熱,嗔怪地瞪了她一眼:“當然是甲方爸爸!還是最嚴苛的那種!這關系到我們40的分數呢!”
然而,直到晚上十點宿舍熄燈,她的收件箱依舊靜悄悄的,沒有任何新郵件提醒,通訊軟件上顧夜白的頭像也一直是灰色的,毫無動靜。
這種沉默,比直接的否定更讓人煎熬。
他收到了嗎?是還沒看?還是……看了之后覺得一無是處,以至于懶得回復?或者,他正和秦婉學姐討論著更重要的算法問題,根本沒時間理會她這點“小兒科”的成果?
各種猜測像藤蔓一樣纏繞著她的思緒,讓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