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36章 輕重 (第1頁)

“為何不殺?”顏延之追問道。

“治軍當嚴謹,斬有功無過者立威,也只能使士卒們暫時服從,依舊是不得人心,孟子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師要使三軍畏服,而不是與將士們眾叛親離,因此,學生認定不能殺。”

顏延之審視著義正言辭的劉義符,下一刻,那繃著的眉眼舒展開來,笑道:“我本以為世子是懷有仁慈,不愿殺功立威,如今看來,世子不單是背書,確是有一番見解。”

顏延之態度轉變,讓劉義符一時間還沒緩過來。

“你平日里,除了《六韜可還看過其他兵書?”顏延之暢飲一口,問道。

“學生沒看過《六韜。”劉義符說道。

“當真?”

顏延之剛才所問的《六韜中的《龍韜。

姜太公所撰的《六韜,傳中分《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卷。

所謂的文韜武略,便是來源於此。

作為一個鍵政青年,能說會道,紙上談兵,那都是最基本的,不比文武,只論口才的話,謝晦、顏延之確實“稍有”不及。

“是晦澀難懂,還是不喜讀書?”顏延之問道。

“皆有。”

“…………”

顏延之不太相信劉義符未看過兵書,就能道出這些治軍之理來的。

要說子承父脈,血脈相傳,誰能相信?

劉裕雖然也不曾讀書,可他畢竟是從大頭兵做起,治軍的道理都是在數不清的大小戰中所領悟。

況且,劉裕從擔任北府將領時,也不曾落下學習兵法。

“下次,我便帶幾本兵書來以供世子學習。”

“老師莫忘了,父親是請您教我學詩辭。”劉義符苦笑道。

話音剛落,顏延之也舉起例來駁道:“我效仿圣人,因材施教,世子天分不在詩歌辭賦,有何不可?”

“更何況,我擔任征虜參軍,教導你兵法,來日統帥一方,收復失地,豈不更遂世子心意?”

說是這般說,劉義符真要學治軍,長進最快的辦法,就是隨劉裕出征,從實戰中獲取經驗。

“古時的兵書,到了現在未必能用,姜太公撰寫《六韜時,可有萬鈞神弩?可有北方那身披重甲腳踏馬鐙的騎士?”劉義符說道。

“有何不同?漢朝開國時,北方匈奴肆虐,那時又可有如今的巨弩、船艦所抵擋?”

“詩辭,到底不過是我等文人自哀,賣弄文墨所作。”

“當年苻堅領百萬大軍南下,世子若有曹子建之才,大可試試,看看能否以詩詞喝退三軍!!”顏延之喝聲道。

劉義符啞口無言,他低著頭去,默不作聲的繼續寫著字。

顏延之緩了緩語氣,說道:“天下分裂之時,當以治軍為先,治國為后,等到國家興盛時,方才以治學為重。二郎、三郎、四郎皆可以治學,唯獨世子不行……”

顏延之欲言又止,但劉義符已經從他口中聽出了意味。

劉義符輕嘆一聲道:“學生聽老師的。”

他並不是懷有文學夢,只是在這個名士輩出的年代,不治學,與那些高談闊論地大臣聚在一起,顯得過于格格不入不說,就是怕出了洋相。

顏延之將他比作曹植實在太過了,劉義符不是想成為那等文壇大家,只是想到個及格線,引經據典,寫字之時不會出惹人笑話就足夠了。

“老師,那學生還要不要練字了?”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