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陰影漸散,紫禁城重歸肅穆下的平靜。
皇貴妃文鴛所出的六阿哥弘晗,年滿六歲,正式入上書房讀書。
弘晗甫一入學,便顯露出驚人的聰慧與專注。過目不忘的本領、對經史子集獨到的理解,以及對騎射武藝天生的悟性,都讓上書房的師傅們嘖嘖稱奇,紛紛在皇帝面前稱贊“六阿哥天資穎異,實乃社稷之福”。
消息傳到永壽宮,文鴛嬌憨明媚的臉上綻放出無比自豪與欣慰的笑容。
她摟著溫淑,眉眼彎彎:“瞧瞧你哥哥,多爭氣!”溫淑雖年幼,卻也學著母親的模樣拍著小手。
皇帝聞訊,龍心大悅。這日批閱奏折至深夜,信步走到永壽宮。
只見暖閣內燈火溫馨,文鴛并未歇息,而是就著燈光,一針一線地親自為弘晗縫制一件小小的騎射服,神情專注而溫柔。
皇帝倚在門邊,靜靜看著這一幕。褪去了初入宮時的青澀莽撞,歷經生死、失去與榮寵后的文鴛,身上沉淀出一種嬌憨與堅韌并存的獨特光彩,此刻的寧靜與慈愛,更是動人心弦。
皇帝心頭一暖,輕輕走過去,從背后環住她。
文鴛一驚,回頭見是皇帝,眼中瞬間迸發出驚喜的光芒,如星子般璀璨,嬌嗔道:“皇上怎么來了?也不通傳一聲,嚇臣妾一跳。”
那明媚的笑容,仿佛驅散了帝王心中所有的疲憊與陰霾。
“來看看朕的鴛兒和淑兒。”皇帝聲音低沉而溫和,帶著一絲難得的輕松。
他拿起那件未完成的小衣服看了看,又望向文鴛因熬夜而略顯疲憊卻依舊光彩照人的臉,心中憐愛更甚。
他拉著文鴛坐下,親自為她揉著有些酸澀的肩頸,兩人低聲細語,談論著弘晗的點滴進步,溫馨的氣息在殿內流淌。
這一刻,帝妃之間,仿佛找回了當年在圓明園生死相依時的純粹情意。
然而,紫禁城的平靜之下,暗流從未停止涌動。
被打入塵埃的甄嬛(莞答應),在碎玉軒的凄風苦雨中,并未真正死心。
對皇帝的恨意、對果郡王的“情意”,讓她再次鋌而走險。借著一次宮中修繕、人手混雜的機會,她設法再次允禮取得了聯系,舊情復燃,穢亂宮闈。
自以為做得隱秘,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一直以溫婉低調示人的馮貴人(馮若昭),早已暗中留意甄嬛的一舉一動。
馮貴人出身不高,但心思縝密,深知后宮傾軋的殘酷。
她敏銳地察覺到了碎玉軒的異常,并經過多日小心查探,掌握了關鍵證據——一封甄嬛托人帶給允禮、字里行間充滿露骨情意與怨懟的信箋。
馮貴人深知此事的嚴重性,更明白這是她向上攀爬、穩固地位的絕佳機會。chapter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