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201章 不敗將軍陳慶之—寒門出身,追隨蕭衍 (第1頁)

【第一章寒門出身,追隨蕭衍】

陳慶之,字子云,生于公元484年(南朝齊武帝永明二年),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在那個門閥制度盛行的時代,陳慶之出身寒門,并非世家大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早期的仕途發展。義興陳氏雖非當時頂尖門閥,但在地方上也具有一定影響力,這為陳慶之后來接觸梁武帝蕭衍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蕭衍時任雍州刺史期間廣納寒士,陳慶之因“性謹肅”被選中,成為其身邊少年侍從。

蕭衍,即后來的梁武帝,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還是一位文學家,對文化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蕭衍有一個特別的愛好——下棋,而且常常徹夜不眠地對弈。據《梁書》記載:高祖性好棋,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

當其他隨從都因疲憊而打盹時,唯獨陳慶之始終保持清醒,隨時聽候蕭衍的召喚。這種忠誠和敬業精神深深打動了蕭衍,使他在眾多隨從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特別的親近和賞識。這段早年的經歷,不僅培養了陳慶之與蕭衍之間的君臣情誼,也磨練了陳慶之的意志品質。

公元502年,蕭衍代齊建梁,是為梁武帝。陳慶之跟隨蕭衍東下平定建鄴(今南京),在蕭衍登基后,直接任命18歲的陳慶之為主書、“奉朝請”。南朝士族壟斷仕途,陳慶之憑借“幼年親信”身份,打破“非士族不得為近臣”的慣例,朝請則是一種閑散官職,多用于安置閑散官員,雖有參加朝會的資格,但并無實權,卻獲得接觸核心政務的機會。

盡管獲得信任,陳慶之仍因寒門出身被限制于文官系統,長達20余年擔任“主書”閑職。一職位安排反映了當時門閥制度對寒門士人的限制。在擔任主書期間,陳慶之散財聚士,常思效用,表現出廣交豪杰、渴望為國家效力的志向。他慷慨解囊,聚集有志之士,不斷積累知識和人脈,為日后領兵作戰打下基礎。

這一階段,陳慶之雖然身處文職,但他始終關注軍事形勢,研究兵法戰略,等待著施展才華的機會。然而,由于門第觀念的束縛,陳慶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未能獲得軍事重任。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嚴格,寒門子弟難有出頭之日,即便有皇帝恩寵,也很難打破士族對軍政要職的壟斷。陳慶之在四十歲之前,一直擔任文職,未能一展其軍事才華。值得注意的是,陳慶之雖然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于騎馬和射箭,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棄對軍事的研究。相反,他更加注重戰略謀劃和帶兵之道,形成自己獨特的軍事思想。這種的形象與他日后驚人的軍事成就形成了鮮明對比,也使得他的成功更加令人驚嘆。

喜歡歷史奇人傳請大家收藏:()歷史奇人傳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