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萬?”
楚峰聽到報價,表情依舊淡定,只抬眼看向李老板:“李老板果然是行家,這價格還算在合理范疇。”
話音剛落,他話鋒一轉,語氣里多了幾分篤定:“不過,這個價格還是略微偏低了。”
李老板眉頭微蹙,指尖在桌案上輕輕敲了兩下,目光卻始終沒從哥釉罐子上移開。
那“金絲鐵線”的開片,在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釉層肥厚得像凝住的酥油,是明朝時期的沒問題。
“那楚先生,想賣多少錢?”
“100萬。”楚峰笑著吐出數字,語氣沉穩。
“100萬?”李老板當即搖頭,指尖下意識攥緊了放大鏡。
“這個價格太高了,我收不了。”
嘴上拒絕得干脆,眼神卻透著藏不住的心動,視線在瓷器上停留了好幾秒。
楚峰將他的反應盡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淺笑:“100萬貴嗎?
去年華夏御寶秋拍,一件明代哥釉雙耳爐,釉色發灰,器型也不如這件飽滿,罐身還有條細沖線,最后落錘價都90萬。
我這罐子品相完整,連個磕碰都沒有,難道還比不上那件?”
“楚先生確實懂行,那條拍賣新聞我也看過。
不過拍賣行的價格虛頭大,傭金、溢價加起來,比私下交易高不少。
我要是按拍賣價收,根本沒有利潤,搞不好還得虧錢。”
李老板話鋒一轉:“我給的價是直接現款轉賬,沒有任何套路,比拍賣行省心多了。”
“那是自然,不然我也不會直奔您的店。”楚峰點頭認同,隨即話鋒又收了回來。
“但80萬還是太低。這哥釉瓜棱罐存世量本就不多,尤其宣德時期的更是少見,買到就是賺到,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說著,他掏出手機,快速翻出一張圖片遞過去。
“我記得故宮博物院也藏了一件類似的,胎釉、造型一模一樣,不過那件罐口有處磕碰,品相遠不如這個。李老板您看看。”
李老板此前還真沒聽過這說法,連忙湊過身,瞇著眼盯著手機屏幕。
圖片里的瓷器擺在故宮展廳的玻璃柜里,下方標注著“明宣德仿哥窯瓜棱罐”。
樣式、大小和桌上這件一樣。
他看著手機屏幕,又抬頭對比了一下實物:“還真是!樣式一致,是同一時期的東西,楚先生這功課做得夠足。”
若能收一件“故宮同款”的藏品,對古玩店來說既是鎮店貨,也是談資。
別說他自己心動,客戶見了也多半愿意加價。
李老板眼神里的猶豫漸漸褪去:“聽你介紹,我對這件瓷器是真喜歡。這樣,我再加10萬,90萬這真是我能出的最高價了,再多就真沒利潤了。”
說完,他緊盯著楚峰,等著楚峰的表態。
楚峰見他把話說到這份上,爽快點頭:“痛快!90萬就90萬。”
李老板瞬間松了口氣,臉上的喜色藏都藏不住,連忙起身:“楚先生敞亮!
說實話,這瓷器我真是沒賺錢,主要是想交您這個朋友。
以后要是有好貨,可得先想著我啊!”
“那是當然,多謝李老板。”楚峰笑著回應。
一旁的白婕聽得心潮澎湃。
從老瓷坊的2000塊,到這里的9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