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里的白熾燈映著鄭一民嚴肅的臉,他手里捏著剛整理好的結案報告,指尖在“李陽”的名字上頓了頓,突然提高了音量:“這次能端掉王顯民的窩點,救下季潔和一車人質,李陽立了頭功!”
話音剛落,在場的隊員們都不約而同地看向角落里的李陽。他剛從物證室回來,白大褂上還沾著點試劑痕跡,聞言愣了愣,耳尖悄悄紅了。
“鄭隊,我就是做了該做的。”李陽撓了撓頭,視線不自覺飄向坐在對面的季潔——她手臂上還纏著紗布,是昨天解救時被碎玻璃劃傷的,但此刻正對著他笑,眼里的光比燈光還亮。
鄭一民放下報告,站起身走到李陽面前,從抽屜里拿出一枚嶄新的三等功勛章,鄭重地別在他胸前:“該做的?要不是你用技術系統提前破解了王顯民的車載炸彈密碼,季潔和那車二十多個人,現在都成了灰!”他指了指大屏幕上回放的畫面,“你看這組數據,離baozha只剩37秒,是你硬生生把解碼速度提到了毫秒級,這可不是‘該做的’,是拼命!”
屏幕上,李陽的手指在鍵盤上翻飛如舞,額頭上的汗滴落在按鍵上,屏幕里的代碼流像瀑布般滾動,最后一秒彈出“密碼破解成功”的綠色提示時,季潔所在的大巴車剛好沖出baozha范圍,畫面里還能看到她回頭時驚魂未定的眼神。
季潔捂著手臂站起身,走到李陽身邊,輕輕碰了碰他胸前的勛章:“這勛章該給你。昨天要不是你通過定位系統精準算出我們的逃生路線,又遠程操控紅綠燈讓大巴車避開所有擁堵路段,我們根本跑不出那片老街區。”她頓了頓,聲音里帶著后怕,“王顯民藏在車底的炸彈,連拆彈專家都束手無策,是你用熱成像技術找出引線位置,遠程切斷了線路……”
“還有那車人質,”周志斌插嘴道,“要不是李陽提前用面部識別鎖定了混在乘客里的三個同伙,我們上車搜查時說不定就被偷襲了。他那套‘動態軌跡預判系統’簡直神了,連那幾個人摸向腰間的動作都提前五秒預警了!”
王勇跟著點頭,手里轉著鋼筆:“我算過時間,從接到求救信號到人質安全撤離,總共18分鐘。這18分鐘里,李陽同時操作了7個技術系統,光是實時傳輸的證據鏈就有200多組,換了誰都得手忙腳亂,他硬是沒出一點錯。”
李陽的臉更紅了,下意識想把勛章摘下來,卻被鄭一民按住手。“別摘,”鄭一民的聲音沉了沉,帶著不容置疑的認真,“這勛章上的溫度,是你用本事和膽子焐熱的。記住這份感覺——我們干這行,拼技術,更拼的是護住人命的底氣。”
李陽低頭看著胸前的勛章,冰涼的金屬貼著皮膚,卻好像能感受到一絲灼熱。他抬頭看向季潔,兩人的目光撞在一起,都從對方眼里看到了一句話:下次,我們一起。
窗外的陽光斜斜照進來,剛好落在勛章的五角星上,折射出一道細小的光,像極了昨天大巴車沖出baozha圈時,天邊裂開的那道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