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618章 (第1頁)

“一言難盡!”

對于智仁大師能看得出來自己經(jīng)歷的事情,李長生倒是一點都不意外,畢竟想要想要最快速度解決孽業(yè),還是要仰仗佛家的法力。

“李居士如有空,不妨和貧僧去后院一談。”

“如此就叨擾了。”

李長生也不客氣,他今天此行來的目的就是想要找到辦法解決孽業(yè)的問題。

智仁大師在前面引路,領著李長生穿過花園石道,一路遇上的游客越來越少,到后面一塊石牌豎立在石道上:僧人住地,閑人免進。

前方就是光孝寺僧人的居住之處了,倒是庭庭院院的縱橫交錯,智仁徑直往里走,一路上不時有僧人朝智仁大師行禮,智仁也合手回禮。

“李居士,貧僧住處簡陋,還請見諒。”

“大師過謙了,禪房花木深,光是大師這院內(nèi)的禪香就是不可多得的佳品了。”

李長生隨著智仁走進一間禪院,禪院不大,兩間房和一個庭院,而在庭院中一顆幾人環(huán)抱粗壯大樹下,擺著一張石桌,而在石桌正中放著一個香爐,上面燃著幾柱禪香。

李長生一進院落,一股禪香便撲鼻而來,整個人的心神不禁平和了幾分,李長生雖然不懂香,但是能只聞一口就能讓他心神寧靜,這香必然不是凡品。

其實禪香原本不是對香的稱呼,佛教認為香與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關系,為此佛教把香當作是修道的助緣,提倡在修煉,打坐的時候使用熏香,來營照良好的氛圍。

隨著后來人們對佛學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文人的加入,禪香開始變成一種意境,一種詩意的精神方式,很多文人雅士都會邀上好友,點燃一支禪香,坐而論道。

“李居士請坐。”

“大師請。”

李長生和智仁大師兩人分坐石桌兩邊,有沙尼奉上兩杯茗茶,李長生道聲謝接過,智仁大師說道:

“這是寺里自己栽種的茶樹上的茶葉,李居士試試味道如何。”

李長生端著茶杯下的托盤一起端起,將杯蓋半推開,輕吹了幾口氣,在華夏傳承萬載的茶道之中,大多講究“天人合一”,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如果連杯托一起拿起,這種手法稱為:“三才合一”。

茶水初入舌津,一股濃郁的苦味瞬間通過舌尖傳到大腦,李長生差點沒忍住給吐出來,都說佛家講究“禪茶一味”,以茶助禪,在茶中體味苦寂,來達到修禪的目的,不管禪有沒有領會到,至少這苦寂李長生算是體會到了,從萬年以前,李長生雖處于巔峰時期,但是與這佛家中人還是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

“李居士,不妨再多喝幾口。”智仁大師看到李長生的面部表情,哈哈大笑,繼續(xù)鼓勵道。

“再喝幾口?”就這一口李長生都覺得難受,還要再喝,到時候要是苦的反胃,吐你一臉可別怪他。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