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記者搖搖頭,“朱小姐,你們自己內部都沒有協調好,可見你說的話只是你一個人的想法,花一兩萬元買別人不要的報紙,也只是你一意孤行罷了,沒有什么好談的了,我還有很多事要忙,你們先離開吧。”說完,高記者就要起身去辦公。林彥慌了。雖然不知道朱意歡到底有什么主意,但她并不是會隨便開玩笑的個性。他一咬牙,說:“高記者,請稍等!我跟意歡并沒有分歧,她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哪怕花一兩萬元冤枉錢?你知道這么多錢花出去,意味著什么嗎?”當然是意味著,花出去就是打水漂,可能還聽不到半點響。林彥的心在滴血,但他就是想要相信朱意歡。“她既然說能辦到,那我就相信她,說不定她真有主意能讓《京城早報》賣到10萬份以上呢?”高記者遲疑了幾秒,重新坐下來,再次看向朱意歡。發現她不慌不忙,好像真的胸有成竹,他很好奇,“你倒是說說,你憑什么這么自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朱意歡微微一笑,拿出紙筆,一邊說,一邊寫下她的計劃。在拜訪過幾家報社都吃了閉門羹之后,她就知道同時讓幾家報社來報道,不可能實現。那么只能盡量爭取到其中一家。只有一家報紙會報道,宣傳效果大打折扣。這是她絕對不愿意看到的結果,但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既然報道的只有一家,那就只能在這一家花更多功夫,來達到更大的宣傳效果。這一路上,她都在想要怎么做。而現在,她是有答案的。“我們的開業慶典有很多亮點,值得發一篇報道,但就像高記說的,這其實就是一篇軟性廣告,有人會為了這篇廣告而買報紙。”她話鋒一轉,臉上的笑容深發自信。“可如果,這篇報道不只是一篇純粹的報道呢?”高記者從業多年,立刻嗅到了不一樣的氣息,“愿聞其詳。”“這篇報道的切入點,可以用尋寶的口吻,表述記者無意中發現的一個驚喜,那就是佳人時裝體驗館。”“從對體驗館的所見所聞,引到體驗館正在開業,有很多開業福利,并且記者為廣大讀者拿到了特別優惠。”高記者足足愣了好幾秒。寫過那么多報道,他從沒想過,竟然還有這樣的切入點。這是當然的。因為80年代的廣告都是硬廣,也就是硬性廣告。簡單粗暴,一看就是在打廣告,很容易讓人反感,比如各種大字報,或者貼在電線桿上的小廣告,非常直接。而普通的報紙報道又非常公事公辦,沒有太多別的東西。而軟廣這東西,在80年代還沒開始用呢。所謂軟廣,往往從不同的切入點,先說別的東西,最后才引到正題。迂回委婉,甚至很難讓人察覺,不會讓人抵觸,卻能達到翻倍的效果。這技能,后世隨便拎一個文案工作者都能做得不錯,但是在80年代,能想到這么寫的還沒幾個。高記者當然覺得新奇,看朱意歡的眼神徹底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