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寧說你今兒會上明珠鎮(zhèn),草兒妹妹你真來了竹筒食鋪。”
潘一銘狀似無意看一眼沈玉寧,笑著打趣:“玉寧真是最懂草兒妹妹的人。”
喻潤澤一見蘇草很高興,擠過來:“竹湖杏花釀位列玉龍郡品酒會第三,名聲大噪,恭喜草兒妹妹。”
“怎么是恭喜我?”
蘇草莞爾:“酒是沈家釀出來的?”
“話不能這么說,酒是沈家釀的沒錯,酒方子是你琢磨出來的,這酒的前頭還有竹湖二字,這是你和沈家共同的產業(yè)。”
潘一銘替蘇草和沈玉寧高興:“四面八方的客商,連少昊國商家都去了玉龍郡的品酒會,竹湖杏花釀能在品酒會上大放異彩,這是一樁大喜事,一定要好好慶賀,造勢一番。”
一路從玉龍郡回杏花村,蘇草先是去了縣城幫著周師娘籌謀建新書院的銀兩,回到杏花村后,她爹又鬧了那么一出。
竹湖杏花釀在品酒會上拿下名次,的確要好好慶賀一番。
擴大酒坊的事兒迫在眉睫,她自己又有要事在身,就將慶賀的事兒給搞忘了。
潘一銘這一提醒,蘇草也以為,趁著拿下品酒會上名次的熱度,正是替竹湖這個牌子,還有她涉及的買賣,好好造勢的時候。
“的確該好好造勢一番!”
蘇草跟沈玉寧商量:“要不這樣,三天后咱們在福祥記酒樓好好擺十幾桌,慶賀這樁喜事。村里那邊,書院,還有與玉福哥相熟的商家,鎮(zhèn)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全給請上了,還要在碼頭,市集,街上,都用布條寫上橫幅,將沈家酒鋪竹湖杏花釀在品酒會上取得名次的事兒,傳播出去。”
蘇草說什么,沈玉寧都會依著她。
只是他有些擔心:“造勢這么厲害,沈家酒坊短時間來不及擴大規(guī)模,怕是酒鋪子里的酒不夠賣?”
“那就饑渴營銷!”
沈玉寧他們三個,吃著沏上來的竹筒茶,都好奇什么是饑渴營銷。
蘇草解釋:“酒鋪子里在賣的酒,不能提價,但可以限量銷售,每天只賣五十壇酒,進鋪子里的人一人只能買上一壇。沈家酒鋪的酒那是進了品酒會,還拿了名次的,買的人不容易買到,就更想要買了。這就是所謂的饑渴營銷。”
“等以后擴大了酒坊規(guī)模,到時候再逐漸加大酒的售賣量,比如說一天賣一百壇,再然后一天只賣一百五十壇。”
蘇草問他們:“你們以為這樣賣酒,能不能賣出去?”
潘一銘是個買賣人,最懂這些經商之道,兩眼放光。
“這個法子妙啊,這樣造勢下去,一酒難求,我都想先囤些酒了。”
蘇草繼續(xù)說下去:“在賣的一批酒怕人說咱們酒鋪子坐地起價,不能提價,只能限量銷售。但品酒會上拿得了名次的新釀,除了供給福祥記和雁客來,暫時還沒在酒鋪子里賣過。我的意思是,新釀走精品路線,要對得起品酒會上的名頭,至少要半兩銀子一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