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過年前的最后一個街天,這個時候街上已經(jīng)有不少人了,不過瓦市還有位置,林音和慕老大把貨卸下來,支起了大傘,拿出秤,小凳子,開始一早上的售賣。
每個袋子都敞開著,露出黃澄澄金燦燦的稻谷和小麥,很快就有人被吸引過來。
“哎呀,這個時候還有谷子和小麥賣,太少見了吧。”
“就是啊,還長得這么好,是從別的地方運來的嗎?”
林音說,“是自己家里種的,價格實惠,買去過年真好,要不要來幾斤?”
“多少錢一斤呀?”
“谷子二十文錢一斤,小麥?zhǔn)逦腻X一斤。”
比不鬧旱災(zāi)的時候貴了差不多一倍,但比起其他的農(nóng)產(chǎn)品來,是漲價幅度最低的了,這還是每個人每頓必須的口糧。
大家的眼睛都亮了。
“真的是這個價格?小姑娘你不要騙我們啊。”
“是不是騙你們,你們稱幾斤不就知道了?”林音偷笑。
“好,我來十斤。”
“我來八斤。”
“我來二十斤。”
圍觀的老百姓沸騰起來,爭先恐后。
這個時候物價居高,錢又不值錢,二十文錢一斤谷子,太值了。
哪怕再窮的農(nóng)村人家,也能買上幾斤,熬成稀粥,勉強夠一大家子撐幾天。
大家上街,都會拿著兩到三個麻布袋子,用來裝東西。
布袋子有一點點重量,林音也懶得精打細(xì)算地減了,多算了一點給顧客,大家看在眼里,心里頭都很感激。
這里為了里三層外三層都在搶購,林音和慕老大差點忙不過來。
“大家排好隊,都有份。”林音大聲說。
拉了六百多斤來,還是能夠撐一陣子的。
“丫頭,你那兒才六個袋子,應(yīng)該只有六百斤吧,這里這么多人呢,起碼有一兩百個人要買,一個人平均買十斤,怎么可能會夠?”
排在后面的人焦急地道。
他們買糧食,需要走很遠(yuǎn)去其他不鬧旱災(zāi)的地方,就算有從外地運來賣的,也要四五十塊錢一斤,貴得要命。
這個小姑娘卻賣得這么便宜,要是買不上可咋辦呀,質(zhì)地這么優(yōu)良,這么便宜的糧食吃不上,晚上都要睡不著,有的人家還不算缺糧食,就是不想錯過這樣的實惠。
林音想了想,終于還是下定了決心。
一個鳴鏑把武陽他們召來。
“你們回家拉上一千斤糧食來,稻谷六百斤,小麥四百斤。”
“是,嫂子。”兩人趕著馬車出發(fā)。
林音說,“我已經(jīng)讓人回去拉糧食,拉上一千斤,中午之前應(yīng)該會趕到,可能一部分人需要等一等。”
“我們愿意等,只要糧食能送到,我們可以晚回家。”
“就是,這樣實惠的糧食,現(xiàn)在去哪里找喲,還是小姑娘你體恤大家,不亂喊價。”
,content_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