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在赧王中三十六年(壬午,公元前279年),秦國的大將白起帶兵攻打楚國,順手就把鄢、鄧、西陵這幾個地方都給占了。
秦王心里打著小算盤,派了個使者去見趙王,說想在澠池搞個友好會晤。
趙王有點兒打怵,心想這次不去會不會顯得趙國太慫了。
廉頗和藺相如一商量,覺得不去肯定不行,這不明擺著告訴秦國我們怕他們嘛,所以趙王就決定去赴約了,還帶上了藺相如。
廉頗送趙王到邊境時,鄭重其事地說:“大王您這次去,最多三十天回來。
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那咱就立太子,斷了秦國的妄想。”
趙王點頭同意了。
到了澠池,秦王和趙王喝起了酒,喝得興起時,秦王讓趙王來彈瑟(類似于古琴的一種樂器)。
趙王也不磨嘰,首接彈了起來。
接著,藺相如不甘示弱,請秦王來擊缶(類似于打鼓)。
秦王有點兒不情愿,但藺相如瞪著他,說:“你要是不打,我可就用脖子上的血濺你個滿臉!”
秦王的隨從們想拔刀,藺相如一聲大喝,大家都不敢動了。
秦王沒轍,只好敲了一下缶。
這場酒宴秦國沒占到便宜,趙國也嚴陣以待,秦國不敢輕舉妄動。
趙王回國后,藺相如被升為上卿,地位還在廉頗之上。
這讓廉頗心里很不爽,放話說:“我打仗攻城有功,藺相如不過是靠嘴皮子混上位,我見了他一定要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后,每次上朝都裝病,不愿和廉頗爭位子。
出門時看到廉頗的車,就主動避開。
他的部下覺得丟人,但藺相如說:“你們覺得廉將軍和秦王誰更厲害?”
大家都說秦王更厲害。
藺相如繼續說:“連秦王我都敢罵,又怎會怕廉將軍呢?
我只是考慮到,秦國不敢動趙國,是因為有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