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始于1879年三月,倫敦西敏市,維多利亞車站。
那是一個沉悶的午后,知了無精打采地叫著,樹木耷拉著腦袋,一切都厚重得令人難以忍受。
等車的人們拿出手絹來擦汗,時不時朝站臺看幾眼:他們盼望列車早點到來。
候車處右方有個電話亭,前面站著一位提行李箱的年輕女人。
這位女人便是本作的主人公之一,化學教授柯琳莎。
柯琳莎幾天前收到了利物浦大學校長的書信,信中懇請她今晚六點來大學做一次演講。
柯琳莎一開始是拒絕的,你想想看,哪所大學會請教授在晚上六點給學生演講?
校長怕被拒絕,忙在信的后半部分補充,如能準時到達,他將贈送一套完整的化學儀器。
柯琳莎心動了,很快作出回應。
畢竟她是化學教授嘛。
現在是下午兩點,距離第二趟列車的到來還有二十分鐘。
柯琳莎瞥一眼手腕上的表,打開行李箱,從中取出一本書讀了起來。
她看的是書中的論文——亨利·卡文迪許所寫的《論人工空氣》。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如何在嚴格保持溫度和壓力的前提下研究當時的各種氣體的。
二十分鐘很快過去,伴隨著轟隆轟隆的聲響,人們心心念念的列車登場。
車門打開的一剎那,人們像潮水般涌了上去,全然不顧下車的人們是否被磕著碰著。
柯琳莎笑笑,收好書,等人少些后迅速上車。
剛走到門口,一位穿風衣的女孩引起了她的注意。
女孩十分貌美,紅發褐眸,手里抱著盆鈴蘭花。
她走得急,與柯琳莎擦肩而過。
恰好這時吹起了風,一陣花香順著清風鉆入鼻孔。
那是鈴蘭花的味道。
車廂里,柯琳莎托著下巴陷入沉思:好熟悉的味道,是那個人要回來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