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道德經原文和譯文及相關故事筆趣閣 第498章 (第1頁)

過村莊,饑餓難耐,便走進張員外家的宴席乞討。

阿福見狀,毫不猶豫地起身,將自己面前的食物拿給書生,并邀請他一同坐下用餐。

眾人見此,對阿福又是一番夸贊,阿福的美名似乎更加響亮了。

阿貴看著阿福的舉動,不知為何,心中卻涌起一股莫名的憤怒。

他想:“為何他總是能得到眾人的喜愛和贊揚,而我卻總是被人忽視?”

于是,在書生離開后,阿貴偷偷地跟在后面,趁書生不注意,搶走了他剛剛得到的一點干糧。

書生驚愕地看著阿貴,阿貴卻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轉身跑開了。

然而,阿貴搶了干糧后,內心并未感到絲毫的快樂,反而充滿了不安和愧疚。

他獨自走到村外的河邊,望著潺潺流水,心中十分矛盾。

他想起阿福平日里對自己的友善,想起自己剛才的惡行,不禁自責起來:“我這是怎么了?

阿福幫助他人,心中坦然,而我卻因為嫉妒做出這等惡事。”

正在阿貴陷入深深的自責時,一位路過的老者看到了他滿臉的愁容,便上前詢問。

阿貴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者,老者聽后,微微一笑,說道:“孩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當人們都只知道去追求表面的美和善,并將其視為絕對的標準時,就會產生丑惡和不善的行為。

你因為嫉妒阿福得到的贊美,而做出了錯事,但你現在能意識到自己的過錯,這便是善的開始。

美與丑、善與惡并非是絕對固定的,它們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就如同這河水,有清澈之時,亦有渾濁之刻,關鍵在于其源頭和流動的方向。

你應從內心去尋找真正的善,而不是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阿貴聽了老者的話,若有所思,心中漸漸明朗起來。

他決定回去向書生道歉,并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