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咱們這只是個開始呢,既然能做出智能小燈,那咱們可以試著再做個更復雜點的東西呀,比如做個能自動避障的小車,你們覺得咋樣?”
陳峰一聽,立馬來了精神,興奮地說:“好啊,龍宇,這主意太棒了,那肯定比小燈有意思多了,不過難度也更大了吧,咱們可得好好計劃計劃。”
林悅也點頭表示贊同:“嗯,我覺得可以呀,只是咱們得先了解下小車避障的原理,看看需要用到哪些傳感器之類的東西呢。”
于是,新一輪的探索之旅又開啟了。
他們開始查閱大量關于自動避障小車的資料,從圖書館借來一本本厚厚的專業書籍,在網上搜索各種相關的科普文章和視頻,還跑去請教學校里的物理老師和科技老師,一點點學習小車運動的力學原理、不同傳感器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通過編程來控制小車的行為。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分工明確,肖龍宇憑借著自己扎實的知識基礎和較強的學習能力,主動承擔起了研究編程部分的任務,他常常坐在電腦前,對著那一行行代碼,一琢磨就是好幾個小時,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認真地做上標記,然后去問老師或者自己上網查找答案。
林悅則負責整理各種傳感器的資料,她細心地把不同傳感器的特點、適用場景以及優缺點都詳細地記錄下來,還制作了一些簡單的對比表格,方便大家查看理解。
她會時不時地和伙伴們分享自己的發現:“你們看呀,這個超聲波傳感器呢,它能通過發射和接收超聲波來檢測距離,很適合用來檢測小車前方的障礙物,但是它的精度可能會受到一些環境因素的影響哦。”
陳峰則把精力放在了小車的車體結構搭建和動力系統配置上,他找來了各種廢舊的材料,像舊玩具車的零件、廢棄的塑料板等,試圖用這些材料拼湊出一個堅固又實用的小車框架。
有時候為了讓小車的輪子能轉動得更順暢,他會反復調試輪子的安裝角度和傳動裝置,弄得滿手都是油污,卻也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