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淮王聞言笑了好幾聲。
風過山嵐,有風聲簌簌,蟲鳥鳴叫。
其實他何嘗不知道這些道理,如今選擇投誠是最佳時機,若不然等到日后人家打上門來了,那就沒什么好結果了。
只是...實在是有些不甘心啊。
但不甘心也沒用。
他大概是沒有這個命。
“你說條件有改,不知是要改哪些?”南淮王開了口,談起了正事。
上官桐道:“前面的那些事,南淮與北燕聯手攻打西陵,這事北燕可以應下,等滅了西陵,南淮便投在北燕麾下,這些也不更改。”
“至于答應南淮的事情,有一樁事不同意,另外還要加兩件事。”
“要加的兩件事,一是握在權貴氏族手里的田地,有六成歸還百姓,讓百姓耕種,北燕四州、平州、原州等幾州都是如此,南淮這三州不可能例外。”
“另一件事,北燕會護佑百姓平安,百姓原本就苦,北燕沒有什么要求,只要求日后安生過日子,該交稅的時候交上就行了,但是權貴氏族,得拿出一些誠意來。”
總而言之,北燕要南淮三州的氏族吐東西,要錢要地要糧食。
南淮王臉都黑了:“六成,恐怕是太過分了些了。”
上官桐卻道:“哪里是過分了,錢財都是身外之物,哪里能與性命相比,北燕需要打仗,需要軍資,也不好從窮苦百姓身上尋來,他們既然有能力,就出一點了。”
“若是他們不同意,那也可以,讓他們自行離開就是了,不過我丑話也說在前頭了,他們這一走,這些田產、鋪子、宅院也歸了北燕,臨走之前買賣的,北燕也不認。”
南淮王嘴角直抽抽:“你們土匪嗎?”
崔景道:“莫要說得這般難聽,這叫做為了天下大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南淮王看了他一眼,卻問:“崔氏一族也如此嗎?”
崔景笑了:“你問這個,那我得夸夸自己了,平州之地,六七成的田地都在百姓手中,至于有錢出錢,平州的氏族給北燕軍也捐贈了不少。”
北燕軍南下那一年,平州氏族便以崔氏一族為首,便湊出了不少錢糧,當年秋就交稅,平平穩穩地度過了。
南淮王:“......”
崔景道:“其實呢,只要家底還在,這所在之地太平了,頂多是要一些時間,這錢也就能賺回來了,而且天下苦戰爭久已,花些錢買太平,也是挺好的。”
南淮王問他:“你覺得北燕能勝?”
崔景又道:“瞧你說的,我站在北燕,自然是相信北燕能勝,你站在這里,不同樣也這么認為。”
這倒是。
上官桐道:“其實這事,北燕也是無可奈何,而且有先例在前,若是投誠就按照這規矩來。”
吳世子問:“若是不投誠呢?”
上官桐道:“那就按抄家來。”
南淮王父子:“......”
父子兩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上官桐道:“若是吃了敗仗,成了階下囚,那這些錢財,自然是得歸北燕了,說起來,你們二位可想清楚了,若是不投誠,日后北燕打下南淮,別人還有商量的余地,但吳家,可真得按抄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