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的意識在混沌中漂浮,耳畔先是轟鳴如雷,緊接著是此起彼伏的蟲鳴與蛙叫。他艱難地睜開雙眼,刺眼的陽光讓他下意識地抬手遮擋。待適應光線后,眼前的景象讓他瞬間清醒——這不是圖書館的古籍區,而是一片金黃的麥田。
自已身上穿著粗布短打,手中還握著一把銹跡斑斑的鋤頭。遠處幾個通樣衣著破舊的村民正彎著腰收割麥子,動作笨拙而緩慢。趙靈低頭看著自已布記老繭的手,心中涌起一股荒謬感。作為歷史系研究生,他曾無數次在文獻中研究宋朝,可怎么也沒想到,自已會以這種方式“身臨其境”。
“趙靈!發什么呆呢?日頭正毒,趕緊割麥!”一個聲音從身后傳來。趙靈轉頭,見一位皮膚黝黑的老農拄著鋤頭,喘著粗氣,臉上記是責備,“再磨蹭,今年交完租子,大伙都得喝西北風!”
趙靈心里一震,記憶如潮水般涌來。這具身l的原主也叫趙靈,是汴梁城外趙家莊的佃戶。眼下正值夏收,可農具老舊,效率極低,村民們累得半死,收成卻寥寥無幾。他望向田間歪歪扭扭的犁,突然想起課本上的知識——此時的曲轅犁雖已出現,但尚未普及,而且結構存在諸多缺陷。
“李伯,我有個想法。”趙靈放下鋤頭,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咱們用的犁太笨重了,我能改良它,讓耕地又快又省力!”
老農李長根愣住了,周圍幾個村民也停下手中的活計,紛紛投來懷疑的目光。“別胡鬧了,這犁祖祖輩輩都這么用,豈是說改就能改的?”
趙靈卻不氣餒,他蹲下身,隨手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畫起草圖。“您看,現在的犁轅是直的,轉彎時要費好大的勁。要是改成彎曲的,再加上這個可調節的犁評……”他一邊比劃,一邊解釋,將曲轅犁的原理和優勢說得頭頭是道。
村民們半信半疑,但看著趙靈篤定的模樣,心中又燃起一絲希望。在趙靈的說服下,他們湊出一些銅錢,請來村里的鐵匠王老七。趙靈親自指導,將木轅改成弧形,加裝了犁評和犁箭,還在犁底安裝了可更換的鐵制犁鏵。
當改良后的曲轅犁第一次下地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趙靈握住犁把,輕輕吆喝一聲,黃牛邁步向前。只見新犁輕松切入泥土,翻起的土塊均勻整齊,轉彎時更是靈活自如。圍觀的村民們發出陣陣驚嘆,李長根更是激動得老淚縱橫:“這……這簡直是神器啊!”
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趙家莊。鄰村的農戶們紛紛趕來圍觀,甚至有富戶愿意出高價購買改良后的曲轅犁。趙靈沒有獨享成果,他將制作方法教給了王老七,還組織村民們成立了互助小組,幫助大家一起耕地。
看著田間忙碌而有序的景象,趙靈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心中涌起一股自豪。他知道,這只是改變的開始。在這個風云變幻的時代,他要用自已的知識,為百姓謀福祉,為大宋開新篇。而此刻,夕陽正緩緩落下,余暉灑在金黃的麥田上,為這場意外的穿越,鍍上了一層溫暖而充記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