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我必成大器 (第1頁)

改良曲轅犁的成功,讓趙靈在趙家莊聲名遠揚,可他心中始終懷揣著更大的抱負。彼時大宋內憂外患,土地兼并嚴重,邊疆戰事不斷,趙靈深知僅靠改良農具無法改變大局,唯有入朝為官,才能從根本上推行變革。聽聞科舉取士在即,他毅然決定赴京趕考。

備考期間,趙靈將現代知識與宋朝典籍融會貫通。他白天幫村民耕作,夜晚則在油燈下研讀經史。憑借對宋朝歷史、政治制度的熟悉,他對儒家經典的解讀常常獨辟蹊徑,既符合科舉要求,又融入了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他還著重研究了宋仁宗時期的時政熱點,分析西北邊患、財政危機等問題的根源與解決之道,將自已的見解整理成文,反復推敲打磨。

科考當日,汴京貢院外人頭攢動,來自各地的學子懷揣著夢想與忐忑踏入考場。趙靈沉穩地走進考棚,展開試卷。題目正是“論當今治國之策”,這正中他下懷。他提筆疾書,從土地制度改革談到軍事制度創新,從鼓勵商業發展談到興辦教育培養人才。他以改良曲轅犁為例,闡述技術革新對民生的促進作用;又以歷史上的兵制變遷為鑒,指出宋朝兵將分離制度的弊端。文章邏輯嚴謹,觀點新穎,既有對經典的引經據典,又有對現實的深刻剖析。

放榜之日,貢院外墻圍記了翹首以盼的學子。趙靈在人群中擠了許久,終于在榜單中部看到了自已的名字。中舉的喜訊迅速傳遍趙家莊,村民們敲鑼打鼓,為這位帶領他們改良農具的年輕人慶賀。而趙靈并未沉浸在喜悅中太久,很快便開始為下一階段的殿試讓準備。

殿試在皇宮大殿舉行,宋仁宗親自監考。面對天子,趙靈不卑不亢,對答如流。當被問及如何解決西北邊患時,他提出“屯田固邊、以戰止戰”的策略,建議在邊境地區推行軍屯制度,讓士兵戰時為兵、閑時為農,既解決糧草供應問題,又能增強邊境防御力量;通時選拔優秀將領,加強軍事訓練,改變宋軍戰斗力低下的局面。宋仁宗頻頻點頭,對這位年輕學子的見識和膽魄贊賞有加。

最終,趙靈以優異的成績通過殿試,被授予縣令之職,前往偏遠的青陽縣赴任。消息傳來,趙家莊的村民們既為他高興,又依依不舍。臨行前,李長根拉著趙靈的手,老淚縱橫:“靈娃,你是咱莊的驕傲!到了地方,可別忘了給大伙謀福利?。 壁w靈握著老人的手,鄭重地點頭:“李伯放心,我定會盡我所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帶著鄉親們的期望,趙靈踏上了前往青陽縣的路途。他知道,縣令雖只是芝麻小官,卻是實現自已抱負的。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將以自已的智慧和勇氣,開啟新的變革之路,書寫屬于自已的傳奇記錄,定要在這北宋世界中書寫自已的功名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