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凡事預則立 (第1頁)

凡事預則立

人在世間生活,每凡做一件事,都要有預備、有計劃,才能逐步完成。即使是要訂一個計劃,也必須把人力、財力、時空、人事等關系,都要能預算到計劃之中。如能因緣條件俱全,則事業成功,自然有望。

現在的社會愈來愈復雜,不再像過去“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橋頭自然直”了;現在的社會,都是“拔一毛而牽動全身”。例如,身體有病了,要到醫院治療,都必須預先經過檢查、驗血、照x光等診斷,然后才能治療。如果要修筑一段公路,也必須事先測量、購地、繪圖、發包,把監工、用材,甚至氣候、周圍環境、行人的安全、工人的管理等相關事情,都要預先計劃周全,才能事半功倍。

現在所提倡的生涯規劃、生活規劃、事業規劃等,在在都說明:凡事預則立。當然,生活中有一些事情是臨時起意,也并非不可以,只是也必須要有一些事前的因緣條件。例如領導者的條件,或者是萬緣皆備,或者是時勢所趨,或者是順時應勢。如果事前因緣條件都不具備,所謂沒有計劃、沒有預備,要想事情圓滿成功,這就難矣了!

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一生應邀做過無數場的講演,但是他不喜歡別人未經事先安排,臨時就要他即席講演,他說這是強人所難。他認為一場成功的講演,唯有經過事前充分的準備,內容才會充實。

有一次,林語堂應邀參觀一所大學。參觀后,與大家共進午餐,這時校長認為機不可失,便再三邀請林語堂對同學即席講話,林語堂推辭不過,于是走上講臺,說了這么一個故事:

古羅馬時代,暴虐的帝王喜歡把人丟進斗獸場,看著猛獸把人吃掉。這一天,皇帝又把一個人丟進了獸欄里。此人雖然矮小,卻是勇氣十足,當老虎向他走來,只見他鎮定地對著老虎耳語一番,老虎便默默地離開了。皇帝很驚訝,又放了一頭獅子進去,此人依舊對著獅子的耳邊說話,之后獅子一樣悄悄地離開。這時皇帝再也忍不住好奇,便把此人放出來,問他:“你到底對獅子、老虎說了什么話,為什么它們都不吃你?”此人回答說:“很簡單呀,我只是告訴它們,吃我可以,但是吃過以后,你要做一場講演。”

一席話聽得學生哄堂大笑,可是一旁的校長卻窘得不知所措。

對于一個如林語堂這么擅長講演的學者,他都不做沒有預備的講演,可見事前預備工作的重要。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實堪作為我們生活的座右銘啊!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