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輿論”
人,喜歡議論他人的長短,大家說多了,就成為“輿論”。
“輿論”也不一定就是公平的!有的人“實事求是”,不重視別人的批評;有的人“制造輿論”,不深究是非好壞。所謂“周公輔佐成王日,王莽謙恭下士時”,你說,輿論能公平嗎?
歷史上,多少人為民請命,懷抱救世之心,只因不合當(dāng)?shù)溃?/p>
腰斬市口,反而成為社會罪人!流氓盜匪,聚眾造反,成者為王,萬眾歌頌,這又是什么樣的輿論呢?
世上有許多人專門“沽名釣譽(yù)”,制造假象,卻為社會所歌頌;多少人救世行仁,默默行善,卻不為時人所知。在社會上經(jīng)常頒發(fā)的獎牌,或是票選的杰出人物,難道都非常公正嗎?難道都沒有遺珠之憾嗎?即使是世界最崇高的諾貝爾獎,也都公平公正嗎?為什么中國人換了一個洋名字就能得獎?難道中文的名字就那么沒有價值嗎?
在我們的社會里,有人文學(xué)造詣極好,著書立說,就有人批評說:他沒有哲理、思維!有的人哲學(xué)造詣極深,大家又說:他的口才不好。口才流利的人,又有人說他不懂外文;中英文皆好,又說他不會做事;做事能干,又再議論他沒有學(xué)問;
所以到了最后,好像整個中國再也找不出一個能者、找不出一個人才了。
中國民間也有一個故事,說明輿論失真過當(dāng)之處。
話說有父子二人,共乘一驢進(jìn)城,觀者曰:“好殘忍喔!兩個人坐在一頭小驢子身上,也不怕驢子負(fù)荷過重!”
父親聞言,趕快下來,讓兒子乘坐。見者又說:“好沒有道理!怎么老人在下面走路,反而是少年舒服地坐在上面?”
兒子一聽,馬上下來,對父親說:“還是您上去坐吧!”
見者又說:“老年人不知道愛護(hù)兒童,自己坐在驢子身上,卻讓孩子走路!”父親深覺人言可畏,于是下來,二人步行前進(jìn)。豈料見者又說:“這兩個人怎么有驢子不坐,而要辛苦的走路?真是傻瓜!”
父子無奈,只得雙雙把驢子舉起,抬著進(jìn)城!
這就是輿論,合理嗎?所以,世間的輿論很難周全、完美。我們凡事只要“但求無愧于心,豈能盡如人意”!因此,對于別人的言論,我們又何必太過介意呢!